为生命护航 为病患解忧--徐州卫健系统岗位之星的风采

发布时间:2019-11-28 10:57
[摘要]: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兢兢业业、不懈坚守,更离不开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全员参与,不忘初心。他们,秉持着敬佑生命的职业精神,救死扶伤.....

  健康徐州网 徐州健康新闻: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兢兢业业、不懈坚守,更离不开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全员参与,不忘初心。他们,秉持着敬佑生命的职业精神,将救死扶伤视为最高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甘于奉献的道德本色,向广大医患展露大爱无疆般的终极关怀。

  在日前落幕的徐州市第二届“医患同心·感恩有你——我心中的健康使者”评选活动中,一批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获得表彰,他们中有医生,有护士,还有医技工作者。他们坚持以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为鲜明导向,强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推进健康徐州建设凝聚出了磅礴力量。

  近期推介此次获得十佳提名奖的各位先进典型,以彰显卫生健康系统中岗位之星的风采。

   为病人建起院前急救的生命通道


  郭鑫

  ●工作单位及职务: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急救科院前急救医生

  ●获奖项目:

  第二届我心中的健康使者十佳医生提名

  2013年,郭鑫进入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工作,成为院前急救队伍的一员。在6年的一线工作中,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信念坚定、技术过硬的急救医生,受到患者信赖。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严冬酷暑,他坚持与时间赛跑,用专业知识和汗水为病人建起院前急救的生命通道。

  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抢救上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各种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事故以及突发的灾难,均需要在现场进行紧急的初步急救,力争维持伤病员生命体征的稳定,而后快速转送到附近合适医院的急诊科接受进一步诊治。

  急救无小事,细节决定安危。身为一名院前急救医师,郭鑫明白,每一次电话铃响起,就是一个生命的呼唤。为了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郭鑫一直践行“服务无缝隙,医患零距离”的承诺——接到电话3分钟内保证出车;值班期间始终不离岗位,从不脱衣睡觉,以便提高出车速度。

  为了在与病魔的赛跑中抢得先机,郭鑫他们将时间基本奉献给了病人,留给自己的则很少很少。平常的一顿饭,他们吃起来往往要历经曲折。有时刚端起碗来,电话一响,就得放下碗筷立刻出发,等到出车回来,饭菜早已凉透。如果碰上电话密集的时候,一顿饭估计要热上三四遍。

  说到休息,郭鑫也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哪怕非上班日,他也会保持电话24小时开机状态,方便接到紧急任务可以随时到位。每逢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他依旧要按照排班坚守岗位,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据了解,他已经连续三年在大年三十那天值班。

  对每一个病患都认真负责

  从事医疗工作6年来,郭鑫自认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先进事迹,有的只是一个120医生最基本的工作态度。

  去年11月的一天,一位急性左心衰的患者正在抢救,当时患者因咳嗽无力,痰液难以排出,需要利用吸痰器帮助吸痰。郭鑫在给病人吸痰时动作轻柔,并不断安慰病人不要害怕。因痰液较多,加上病人激烈咳嗽,大量的痰液喷射到郭鑫的脸上、眼睛上,但他没有任何怨言。

  一名80多岁的患者需要长途转运。老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病情危重,一路颠簸下来,对身体是一次极限考验。为避免老人途中出现意外,郭鑫时刻观察病情,及时处置,不敢有丝毫怠慢,就这样撑过了两天两夜。当转运任务完成后,郭鑫终于松了口气,这才放心睡去。

  对郭鑫来说,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大厦的窗台外、高速公路的护栏外,不管环境怎样恶劣,他总是第一个到患者的身边;被家属误解、辱骂后,他不卑不亢,只考虑怎么把工作做好;每一天、每一趟车、每一个病患,他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始终如一。

  郭鑫说,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守护生命,这是他毕生的职责。他要在“院前急救”这个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地走下去。
 

   服务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张艳

  ●工作单位及职务:徐矿总医院心内科护士长

  ●获奖项目:

  第二届我心中的健康使者十佳护士提名

  南丁格尔说:“作为护士就应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句话道出了护士要以人为本,对生命敬重,以同理心表达出对患者的关爱。对于张艳来说,从事护理工作23年来,她秉持“优质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坚持自我提升,努力奉献,用爱温暖了诸多患者。

  用心用爱守护病人

  当第一缕晨光穿过薄雾,张艳就已经在医院的各病房穿梭,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天。遇到没人照料、条件差的病人,她就会和团队格外上心,有些时候还会自掏腰包为病人买饭,甚至捐钱。每年春节、中秋等节日,为了让不能回家的病人感受到节日气氛,她还会送上满载心意的水饺、月饼等礼物。

  用心服务,用爱温暖,张艳经常把工作延伸到上班时间以外。35岁的刘女士,因为扩张型心肌病而多次住院,情绪一直不好,张艳给她建立了一个管理档案,定期居家随访,监测各种指标,让刘女士对生活重燃希望。

  市民张女士,患有顽固性高血压30余年,受到家族遗传因素影响,儿子及孙女也都患有高血压。了解到其家境不富裕后,张艳自行购买了一个电子血压计送上门,又请营养科同事给张女士的孙女制订了营养处方,关爱之情令人动容。

  此外,张艳还建立了微信平台,给予病人各种健康指导,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病人有事咨询,她都会及时回复,不厌其烦。一直以来,张艳持续开展优质护理特色服务,提升服务品质,真正做到“送问候、送方法、送知识、送快乐、听心声、解难题”,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保持在98.5%以上。病人都说,护士长是他们的守护神。

  带领团队不断进步

  作为护理团队的负责人,张艳在团队管理上也颇有心得。

  她借鉴蝴蝶效应,开展定位抢救,增强医护急救配合的默契性,提高急救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行专业分组,拓展新理论、新技术;指导并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认真做好现场质控;带领科内开展“护理品管圈(QC小组)活动”,实施一系列“护理服务流程再造”;定了心内科专科质量控制标准及专科敏感指标,体现专科特色……

  在她的推动下,团队在徐州市举办的各项比赛、检查中,所派选手成绩均名列前茅。2011年至今,先后获得“徐州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区”“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创新服务事例”等各项荣誉称号。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张艳注重知识更新,经常参加护理管理和专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进修学习;科研方面,她也参与主持了多项课题,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拔尖人才、徐州市心血管护理专业委员、江苏省心血管专科护士……张艳不仅是工作中的有心人,还是专业上的多面手。更为难得的是,从事护理工作23年来,她的工作热情从未消退。她表示,服务无止境,她将一直在路上。

 

  C——当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者

  代秀安

  ●工作单位及职务: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主任

  ●获奖项目:

  第二届我心中的健康使者十佳医技人员提名

  从事医学检验专业26年来,代秀安始终牢记“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把优质服务放在第一位。凭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断提升的技能,他收获了患者及社区居民的信任。

  主动关心,赢得患者信任

  从医以来,代秀安一直抱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关心患者疾苦、为患者提供方便。他认为,患者有难处才会寻求医生的帮助,为了及时帮患者解决困难,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而沟通交流是取得患者信任的关键。

  一名76岁的陈老太(化名)在社区医院查出血小板减少,之后就陷入到消极情绪中,心理负担很大。代秀安发现此事后,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她解释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种类、注意事项,尽可能地安抚其情绪,让患者心情有所纾解。

  后来,陈老太到三级医院住院治疗,需要每月复查血小板,虽说她家就住在大医院附近,但是出于对代秀安的信任,她选择每月坐公交车到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复查。每回复查时,也乐意跟代秀安谈谈心、进行些咨询。在这样的互动中,陈老太心里的包袱慢慢变小了许多。

  本着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代秀安还着力开展新项目,力求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检验科日平均血常规80人次,生化免疫30人次,其他检查20人次,年检查50000余人次。一位患儿家长说:“社区医院现在什么项目都能查真是方便,省得我们再跑到大医院去了。”

  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

  作为检验科学科带头人,代秀安始终认为“工作就要严谨,就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为此,他带领团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检验质量。在他的严格管理下,团队参加徐州市室间质控考核,血细胞、生化质控均取得优秀成绩;主动和临床联系,全年传染病无错报、漏报。

  近年来,代秀安将创新和发展视为工作重点。一方面,他加强自我学习,参加省市各种业务学习活动,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开展新业务;另一方面,他督促团队共同学习奋进,累计为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业务讲座10余次。

  呼吸道病毒检查、手足口病毒检查、心肌标志物、25羟维生素D、铁蛋白、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过敏原、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和自身免疫型疾病……这些新检查项目的开展,更好地满足了临床需求,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患者的肯定。

  代秀安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的服务宗旨就是尽量让大家身体健康、远离疾患,“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精益求精,当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者。”    记者 王任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