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张斌:作为一名重症医务工作者,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发布时间:2020-04-26 13:24
[摘要]:徐州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斌,在徐州市抗击疫情一线——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表现出勇挑重担,大爱付出的精神!

  健康徐州网 医线事迹:徐州市定点收治医院的ICU病房里,李阿凤(化名)用虚弱而沙哑的声音对医生说:“感谢你们,把我抢救了回来。”此时,距离她脱离呼吸机仅3天。

  因年龄较大、体质差,李阿凤病情恶化迅速,在ICU的医生和护理团队日夜精心护理和治疗下,才得以短期内脱险。将她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正是由徐州各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骨干力量临时组建的新冠肺炎重症治疗小组,组成了护佑徐州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徐州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斌也在其中。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张斌曾在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一年,并获得优秀进修医师称号。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刻苦耐劳,每每有困难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2014年江苏昆山“8·2”爆炸事故发生时,他就曾赶赴苏州市立医院ICU进行支援。

  2月6日,迎来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凌晨5点多,张斌被一阵吵闹的电话铃声惊醒,打来电话的是科主任王斌:“张斌,你支援市定点收治医院的申请已经批了,今天就可以去报道了。”

  起床简单收拾了行李,张斌看了看还在熟睡中的孩子,来不及跟爱人道别便离开了家,短暂的分别是对家人最好的爱和保护。

  入仓查房,每一个都是需要救治的生命,有的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有的需要无创通气支持,有的需要高流量氧疗。

  为了病人和需要及时处理的危重情况,进入隔离区前他不敢饮水,护目镜有时候需要涂抹洗手液减缓雾气产生。

  查体中的听诊工作在防护服下变得很难实施,张斌在重症科里找到了超声设备。“床边重症超声技术尤其重要,运用重症超声技术可以开展心肺超声工作,进一步评估心肺情况,为专家组的决策提供进一步有力的证据。”他说。在这种新型疾病没有确切有效救治手段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所学,仔细分析病情及梳理异常指标。在关于一个患者容量管理的建议中,他提出目前主流治疗及临床思维“less is more”的概念。

  2月12日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他成功为危重症患者拔除了气管导管,这在江苏省尚属首例。执行拔管任务的他,是隔离区执行操作的唯一医师,为充分评估患者拔管条件及确保一次性拔管成功,他制定详细的拔管计划,经SBT试验后仔细为患者吸痰并进行漏气试验,为防止拔管时患者口咽部分泌物流入气道,减少感染风险,采用气管导管内边吸引边拔除方式,成功拔管脱机。即使拔管后,他仍默默守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拔管后的生命体征变化。

  他知道患者得救了,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新冠肺炎患者是呼吸道强传染性疾病,这时候气道开放,患者保留自主呼吸,呛咳气溶胶播散风险极大,也就意味着感染的风险极大。事后,张斌风趣地告诉同事,如果他感染了,也是这次操作最有可能。“心肺功能不分家”,为了让患者加速康复,他制定每日肢体功能锻炼及下地活动、轮椅座位及下肢功能锻炼器锻炼,获得救治点医疗组领导认可。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斌说:“我只是作为一名重症医务工作者,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徐报融媒记者 徐晓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