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龄社会:以“安”为首,老人才能真“享晚年”

发布时间:2016-07-20 08:51
[摘要]:人间冷暖的两重天,也在追问这个时代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如何在老龄化社会让人更有获得感。其实,诸如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不久前,76岁的老母亲乘坐公交车,下车时还有一只脚没有落地,司机就启动了,致使老人被卷进车轮下,抢救无效离世。家人的悲痛可想而知,通过这件惨剧,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冷与热,思考着关乎老年人出行安全的问题。

  意外来得突然,让周边的人都猝不及防。一位先下车的大嫂追赶公交车并大喊“轧人了,快停车”,其他好心人纷纷给家人打电话,几个年轻人有的抱住老人的头、有的叫救护车……虽是陌生人,但热心救助的善意与正义感,在一个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瞬间被激发了。母亲遭遇不幸,我们很悲伤,却在“路人”身上感受到了正能量和温情。相比而言,公交公司和司机的冷漠让人心寒。既没有沟通也没有道歉或问候,对涉及的责任问题模糊不清,问及有关情况时只是冷淡地表示“我什么都没有看见”。最终,交警认定公交公司负全责。

  人间冷暖的两重天,也在追问这个时代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如何在老龄化社会让人更有获得感。其实,诸如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小区里一些老人也遇到不少状况。一位阿姨说,经常碰到司机嫌弃老年人,不愿意老人上车;一位叔叔说,有一次上公交车,一条腿还没完全上去,司机就把车开出去,摔得不轻。对老人乘车表现出不耐烦,车子启动忽快忽慢,转弯、刹车、经过坑洼路段时不减速……诚然,公交车的运行需要保障按时到站,但不管是上车还是下车,在车上还是在路边,时间与速度同老年人的安全相比,孰轻孰重不难分辨。

  老年人口越来越庞大,道路车辆也越来越多,涉老的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行动慢、耗时长、易受伤,这提醒着全社会应该在人性化安排上做足功课。例如,公交车的驾驶教学和上岗培训应考虑老人因素;又如,设立交通信号灯要顾及年龄差异等因素,在宽马路中间设“安全岛”,以便老人可以顺利通过。另一方面,老人及其家人也应该提高安全出行意识,不乘坐有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及时了解道路改造情况、熟悉车辆的紧急避险措施等,都是自我保护。

  老龄社会的到来,最直接的影响群体就是老人们。除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养老、心理疏导、子女陪伴、智能生活等方面也显得不尽如人意,甚至不少老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因“空巢”而生、受“空巢”所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爱,这不仅应成为普遍常识,而且更应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上、日常行动上体现出来。我们常说,工作贵在“落细、落小、落实”,在关爱老人行动中更应如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安享晚年,就是以“安”为首才能真有所“享”。时间流转,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社会整体进步了,对待老人的态度与保障老人的权益也要与之相匹配。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需要社会保障、人人有为,老人安全幸福了,才是社会之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