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网 徐州健康信息:10月22日-25日,中华医学会第25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召开。大会对评选出的第八届“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予以表彰,徐医附院儿科姚福宝教授获此殊荣。
“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是由中华医学会批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设立、授予的中国儿科医师行业最高奖项。
在9月30日徐医附院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院党委书记王人颢代表院党委和全院干部职工向89岁高龄依然奉献在儿科临床教学一线的姚福宝教授致以了热烈祝贺。
扎根苏北60载,年届90依然为儿科医学发展做贡献——记“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获得者姚福宝教授
姚福宝教授简介
姚福宝,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31年出生,徐州医科大学儿科学教研室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创始人之一,江苏省第七、八、九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直从事儿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为小儿消化系统及小儿寄生虫病,在婴儿乳糖吸收不良及不耐受、婴儿黄疸、小儿华支睾吸虫及小儿隐孢子虫病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1950年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1956年7月毕业分配至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
◆ 1960年调动至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
◆ 1961年发现徐淮地区首例小儿华支睾吸虫病患儿,在国内首次确定徐淮地区也为华支睾吸虫流行区,作为主要编者参加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编写;
◆ 1986年被评为徐州市科技工作三八红旗手;
◆ 1986年任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 1987年晋升正教授、主任医师;
◆ 1992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委科技先进工作者;
◆ 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 1996年退休后,仍返聘于徐州医科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至今从事儿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有70个年头。
姚福宝教授事迹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现在是江苏省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缺医少药情况十分严重。
1958年,为支持苏北地区医学发展,南京医学院在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分院更名为徐州医学院。时年29岁的姚福宝在接到组织安排来徐州支援苏北地区医学发展的时候,便毅然来到徐州安家落户,一边在徐州医科大学从教,一边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医,寒来暑往,从未间断,这样一干就是60年。
初到徐州,姚福宝面对的是十分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正赶上饥荒,物资匮乏。学校的桌子不够,我就在腿上写笔记。由于常给农村病人看病,我的身上也生了虱子。”最让姚福宝不习惯的是,当时徐州的厕所卫生状况较差,她最初甚至都不敢如厕。“徐州地处四省交界,流动人口多,农村病人多,临床资源非常丰富,各种病例一年的量,大概相当于在上海三年,很有做头。”那时的徐州,太缺少专业医生了,姚福宝真的成了这里的一块“宝”。每当看到有些患者因种种原因耽误治疗,她就觉得心疼,拼命想办法帮他们医治。姚福宝记得,有个农村孩子因为麻疹就诊不及时,竟造成眼睛不可逆的伤害。她当年暗下决心:为了病人,就留在徐州,再苦再难也不走了。姚福宝退休后,本可以回到上海的祖宅安度晚年,但在她心里,徐州比上海更需要专业医生,救治患儿远比还乡重要。就这样,姚福宝又一次留了下来。
60年来,姚福宝一直奋战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为苏北地区儿科高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卫生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苦心研究天不负,儿童寄生虫学结硕果。
上个世纪5、60年代,徐淮地区寄生虫病多发,特别是儿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着各地区的医务人员。虽然当时条件简陋,姚福宝教授坚持一方面积极诊治患儿,一方面深入农村调查,撰写研究分析,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儿童寄生虫病的防治,很多研究结果在医学界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1、婴儿钩虫病:60年代在徐淮地区发现大量婴幼儿钩虫病患儿,收治大量伴中重度贫血、甚至急性心衰的重症病人,经积极诊治,绝大多数治愈,经深入乡村调查,明确了病因与当地农村将沙土代替尿布包于婴儿臀部的习惯有关。
■2、小儿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1961年发现徐淮地区首例小儿华支睾吸虫病患儿,此后,做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批症状多样的病人,并经调查确认该病流行与生吃或吃半烤热有华支睾吸虫病囊蚴的小鱼有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上,从而在国内首次确定徐淮地区也为华支睾吸虫流行区。自此,作为主要编者参加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4、5版寄生虫章节编写。直接参与了下乡巡回医疗、卫生宣教、专题讲座等宣传活动,使上述二病在80年代以后在徐淮地区几近绝迹。
■ 3、小儿隐孢子虫病:在国内第二位报道(次于南京)发现隐孢子虫感染,并做了江苏省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在国内首次确认隐孢子虫是小儿腹泻的病原之一,这一结果被写进第5版后的《儿科学》全国统编教材。此外,还进行了大蒜素及苦参合剂治疗隐孢子虫肠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发表有关论文4篇,其中一篇发表于CJ Clin Microbiol 1992;30(2)492-494获SCI收录。
二、持之以恒做研究,儿科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 1、婴儿乳糖吸收不良及不耐受的研究:在国内领先研究该病,创建了简便易行的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的半定量实验方法,使得基层医院都可以做出诊断。在国内率先确认乳糖吸收不良及不耐受是婴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过去原因不明的“生理性腹泻”实际上是婴儿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这一结果被写进第5版后的《儿科学》全国统编教材。
■ 2、开展新技术。70年代后期开展了小儿快速肝穿刺,在国内当时处于领先地位,从而确诊了很多例Dubin-Johnson综合征、肝糖元累积症、尼-曼匹克氏病和肝癌等疑难杂症。70年代后期开展了小婴儿十二指肠引流术,在国内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十二指肠液中胆红素及胆酸的鉴定可早期确诊胆道闭锁或婴儿肝炎综合征。
三、矢志不渝培养医学人才,桃李芬芳满天下。
姚福宝一直担任徐州医科大学(原徐州医学院)儿科医学的本科教学任务。1986年创建徐州医学院儿科研究室,同年儿科学确立为徐州医学院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她作为导师先后培养了4名硕士研究生,现在分别是南京儿童医院、徐医附院、北京地坛医院和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科科主任或副主任。1996年退休之后仍返聘于徐州医科大学和徐医附院,指导临床和教学工作,现仍坚持每周出门诊。
“儿科专业需要临床经验,必须不断实践”。对待患儿,姚福宝总是细致入微。一到冬天,她总会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以免听诊时让孩子受凉。她曾给学生们反复强调:爱病人如亲人,要处处为他们着想。就连给学生们讲授实例,姚福宝都会先得到患儿家长的同意,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才让学生对患儿进行接触、诊断。“要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 患儿和家长们总是亲切地喊他“姚奶奶”。
姚福宝有一大原则:用药和检查要有的放矢,不能随便“撒大网”。为了让病人少花钱,她坚持能不开的药就不开,能不做的检查就不做。她更怕滥用药物增强患者耐药性,影响日后的治疗效果。对于药是否对症,她用了一个形象的表述:“一般不要用牛刀杀鸡,否则等到要杀牛时,刀就不行了。”
四、艰苦创业创建儿科,不忘初心坚守一生。
自1950年从事医学事业至今,已经70年之久,姚福宝教授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和才学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神圣的医学事业,献给了千千万万的患儿,献给了她的学生们。
在徐州工作了60年,姚福宝是徐州乃至江苏医学事业快速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但姚福宝没有停下脚步,只要身体允许,她就会坚守在一线,继续为医学发展作贡献。
姚福宝教授医德高尚,始终不为名利所左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挽救了无数患儿的生命,获得了一致好评,淮海经济区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一家三代都是姚教授的病人。
在科学研究上,姚教授致力于小儿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研究,其中部分研究达到了当时国内的领先水平,1992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直到现在,姚福宝教授仍是徐州医科大学的专家督导组成员,经常参加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及毕业论文答辩等活动,积极给予年轻医生和学生以指导。
日月流转,春秋代序,更迭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姚福宝教授一颗热爱医学,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姚福宝教授人格高尚,技术精湛,能力全面,临床、教学和科研成就卓越,70年漫漫从医路,她依然肩负使命,勇往直前,在平凡中造就伟大,被评为“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实至名归。
传播健康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10月17日,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徐州市医疗保障局、徐州市体育局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活动2020徐州市健康节在彭祖园福寿广场成功举办。...[详细]
10月14日下午,丰县师寨镇举行高世军同志赴徐州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他也是丰县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丰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肖蕊出席欢送仪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