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肾脏内科开展PTA新技术填补科室发展空白

发布时间:2021-12-22 10:22
[摘要]:王迪生主任带领的血管通路团队攻坚克难、勇挑重担,成功完成肾脏内科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填补了科室发展的空白

  健康徐州网 徐州就医信息:在徐医附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21年12月20日,肾脏内科主任孙东教授统筹部署,王迪生主任带领的血管通路团队攻坚克难、勇挑重担,成功完成肾脏内科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填补了科室发展的空白,开辟了血管通路介入治疗的新篇章,给淮海经济区广大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患者李某,男,51岁,规律血液透析,5年前在徐医附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近期AVF震颤减弱,流量欠佳,只能达到200ml/min,遂来徐医附院就诊。术前超声检查示AVF动脉穿刺点上游血管狭窄,长度约4cm,最狭窄处仅有2.5mm,伴吻合口狭窄。患者经过PTA治疗,AVF震颤明显增强,流量达到1793ml/min,完全满足透析要求,手术成功。

  徐医附院肾脏内科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省级血液净化培训基地、江苏省省级腹膜透析培训基地,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临床科室,已建立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可以保障足够的临床研究样本数。年门诊量16000余人次,病区床位96张,年出院病人3000余人次。血液净化中心有血液透析机位100台,年透析病人30000余人次。每年有数百例来自全国各地的尿毒症患者在我院行AVF手术,但是AVF狭窄的治疗尚停留在开放手术水平。

  目前,随着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加。血液透析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采用的最为广泛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建立一条满足透析需求且可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所必需的,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国内外各类指南推荐的首选永久性血管通路。但是内瘘建立后,由于血管内固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透析时内瘘血管的反复穿刺止血,不可避免的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增生硬化,从而出现管腔狭窄,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及内瘘失功。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切除狭窄段血管后重建内瘘或选择新的血管建立AVF,但是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患者的血管资源逐渐消耗。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可以保护患者血管资源,且创伤相对较小。既往是在DSA下行介入治疗,产生的费用较高,且需推注造影剂,无法保护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残余肾功能。超声介入在较少的费用前提下,即可保护残余肾功能,也能解决患者的透析血管通路狭窄。同时,在患者早期诊断及随访方面,超声检查发挥着DSA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