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五年规划: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发布时间:2015-11-04 15:41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日发布。规划建议提出的“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引人注目,更令人期待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日发布。规划建议提出的“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引人注目,更令人期待。

  【中央建议】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专家解读】建设“美丽中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是重中之重。规划建议确定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与多年来“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改善”等表述有本质差别,表明污染防治阶段和要求的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形成政府、企业、公共共治的严格、严密的环境治理体系,才能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中央建议】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

  【专家解读】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规划建议提出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这是对我国环保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

  【中央建议】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

  【专家解读】这对于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为克服“大城市病”提出了治本之策。近年来,我国新兴城市崛起很快,原有城市也大规模扩展,出现了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次规划建议通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整城镇化发展战略,增加发展的绿色元素和生态功能,可以引导城市发展走上绿色化道路。

  环境

  美丽中国: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

  【百姓诉求】:“一场大病消灭一个中产家庭”、困难群众得了大病重病无钱医治……这些现象让很多人直呼“不敢病”“病不起”。实施大病保险,是群众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

  【建议摘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

  【点评】:“大病保险的全面实施能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说。一边是健全社保网络实现应保尽保,一边是降低人们的就医用药费用,建议中提出的种种做法直击“看病贵”问题,让人们的健康生活更有保障。

  医疗

  大病保险:让人们不再“因病返贫”

  【中央建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专家解读】“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新任务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重视。要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必须把人民的健康问题解决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代涛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别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要切实转变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方向,从原来的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向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转变。

  【中央建议】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专家解读】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旨在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就是要通过调动改革主力军的医务人员的力量来继续推动医改事业和发展,最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

  代涛认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有助于加强医疗服务业发展,实现包括医养结合、健康保险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协调、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中央建议】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

  【专家解读】“分级诊疗制度就是为了缓解大家在看病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方便民众就医,保证医疗的质量和效率。”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而这除了通过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和签约以外,最快的办法是让大型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直接“下沉”,让高水平的医生直接指导、参与基层医院的诊疗。

  健康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行“三医”联动

  治理

  【中央建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专家解读】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是平安中国建设的源头性工程。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平安中国建设才能拥有不竭动力。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努力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防范化解管控风险的良好局面。要善于运用新思路新办法,调动社会成员维护公共安全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各项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中国建设面临的问题。

  【中央建议】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专家解读】基础性制度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段时间以来,身份不实、信用记录缺失等问题制约着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只有抓好基础制度建设,才能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当前,为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唯一目标,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行动,重点解决户口登记管理错、重、假问题。相关实名登记制度逐步建立,推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加速完善。此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也在建设之中。

  【中央建议】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专家解读】社会治理现代化中,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当前,公共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体制机制不适应也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涉及打防管控等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体制机制作支撑,就难以有机衔接、有效运行。只有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统筹好部门资源,利用好社会资源,才能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平安中国: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专家认为,这释放出我国将更加突出水资源硬约束,推动人水和谐发展的信号。

  当前,我国面临水资源约束趋紧、用水方式依然粗放的现实。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年用水总量超过6000 亿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严峻。同时,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损害等问题相互交织。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表示,将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作为今后国家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并通过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排污总量三条红线进行控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这对于重塑我国人水和谐平衡关系,建立清洁集约生产、绿色适度消费的现代社会文明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水资源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凸显水资源硬约束信号

  教育

  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提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5年我们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问:规划建议的教育部分为何以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主题词?

  答:教育既是国计,更是民生。提高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今天,将更需要有质量的发展。规划建议在确定“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时,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就意味着,未来5年我们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六大亮点最突出

  问:规划建议有何亮点,体现了哪些政策考虑和现实需求?

  答:最突出的有六大亮点,一是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的更高要求。二是将高中阶段教育从“基本普及”提升为“普及”,大幅提高从中等职业教育到普通高中渐进式免除学杂费的进程。三是多措并举促进教育公平,积极回应群众期盼,重点抓均衡、抓普惠、抓资助,努力让所有学子都能有平等受教育机会。四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继续重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制。五是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为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打下良好基础。六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努力开辟调动多方资源发展教育的新局面。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问:在义务教育均衡、普及高中教育、发展学前教育、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改革举措与质量发展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必须始终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改革和法治战略举措,规划建议指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包括教育发展和服务供给在内,都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来加快解决,2020年前全国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增加,都离不开规划建议多次强调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和相关制度机制的创新。

  依法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受教育权

  问:相关措施是否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热点?

  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难点热点,最主要的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为依归。“十三五”时期最需要着力补的短板,就是贫困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应地,依法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受教育权,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是今后5年全党全社会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环节,必然要求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面部署资助体系,使其涵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就是规划建议重点部署的一大政策举措。

  更多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

  问:学分累计制度是新提法吗?

  答: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前面对接的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后面联系的是“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这一举措事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将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接续努力。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考借鉴国际社会倡导的理念,立法确认终身教育概念。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多次部署终身学习,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曾要求,“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为规划建议对“十三五”时期作出新的全局性部署奠定了基础,预计未来5年我国将在学习成果认可制度方面迈出创新步伐,更多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为构建符合基本国情的学习型社会筑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