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徐州市被列入全国1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此后,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在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今年,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发力,重点突破,重点解决2-3个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不断推动全市医改工作取得新突破。
城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与院长薪酬挂钩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制度建设是基础。为此,我市一直致力于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各地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质运作。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建设。创新编制和人事管理,开展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试点和薪酬制度改革。着力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市范围内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2017年市财政安排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专项经费3050万元。
今年,我市将推进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有利于费用控制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院长负责制,加强对院长的管理考核与激励。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费用监测,着力提升公立医院管理内涵。委托第三方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医保结算和院长薪酬等挂钩。
推动急慢分治,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
综合医改以来,我市制定了《徐州市推进纵向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创新构建精准帮扶医联体、社区医疗联合体、院府合作医联体、县乡村一体化医共体、区域性专科联盟、城市医疗集团等6种医联体新模式。全市县级医院的三、四级手术占比提高了6.35个百分点,县域内就诊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分别达83.6%、63.4%。进一步创新对口支援方式,在继续推进城市三级医院“组团式精准帮扶”县级医院的基础上,实施县级医院“组团式精准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精准帮扶向基层延伸。
今年,我市将大力推动急慢分治,全面落实国家、省分级诊疗技术文件以及慢性疾病的诊疗技术方案、常见病种入出院标准和转诊原则。完善双向转诊协议和程序,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畅通双向转诊诊治信息。完善适应分级诊疗的医保支付、价格等配套政策。
进一步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完善精准帮扶医联体、社区医疗联合体、院府合作医联体、县乡村一体化医共体、区域性专科联盟、城市医疗集团等新型医联体建设模式。继续组织实施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组团式精准帮扶县级医院、“两病”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
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工作室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上,我市针对农村、城市两方面推进特色建设。农村地区以丰富包型设计、实行菜单式选择为主要内容,城市地区以高血压、糖尿病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123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城乡服务模式分获“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大创新举措”,沛县在全国基层卫生大会上作交流发言。目前,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49个,全科医生2217名,全人口签约率达35.5%,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3%,基层首诊率达61%。
今年,我市将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家庭医生工作机制,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工作室,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4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70%以上。完善签约服务包型,规范签约服务项目,从解决“两个积极性”入手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财政、医保、物价、药品、人员绩效等长效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提升签约服务效果。
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
为保障分级诊疗,我市建立了短缺药品信息“每月零报告”制度,切实保障短缺药品临床供应。2017年12月31日开始,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采购的急抢救和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全部实行“两票制”。目前,全市有258家医疗卫生机构在“徐州市药品(耗材)采购与监管平台”开设阳光采购账户,其中公立机构241家。第一批挂网的10719个医用耗材产品全部实行网上阳光采购,2017年12月25日启动至2018年1月31日,全市网上采购共2360万元,平均价格降幅33.53%。
今年,我市将对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在医联体和医疗集团内加快构建有利于双向转诊的药品配备模式。重点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扎实做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阳光采购及药品购销“两票制”工作。
传播健康文化 共享健康生活。10月17日,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徐州市医疗保障局、徐州市体育局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活动2020徐州市健康节在彭祖园福寿广场成功举办。...[详细]
10月14日下午,丰县师寨镇举行高世军同志赴徐州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他也是丰县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丰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肖蕊出席欢送仪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