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网 :一甲子薪火相传 励精图治;六十载岁月峥嵘桃李芬芳! 2018年5月6日,徐州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发展大会隆重在徐州举行。
从白发矍铄的第一届学子,到风华正茂的一年级校友,几代徐医人站在2018年的历史节点上,肩负着六十年的光荣与梦想,秉承“以德载医、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按照“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团结一致,鼓足干劲,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内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开拓:淮海大地播下“济世”种子
1958年,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一批医务骨干砥砺北上徐州,在淮海大地播下徐医的种子。六十年医德坚守星火相继、六十年开拓创新接力传承,一代代“徐医人”不忘初心,开拓拼搏,徐州医科大学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现已成为桃李天下的国内知名医科大学。当年,为填补苏北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空白,培养医学人才,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冯芝庭教授带领30余位教学骨干到徐州创办医学院,背上简陋的行囊,随行辎重却是大量的标本、教具、甚至桌椅板凳,就这样一支信仰坚定的“硬骨头”团队北上300公里开辟了新天地。
国家困难时期的徐州物质条件十分艰苦,正是在这样的煤油灯、漏雨房的条件下,次年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就实现了顺利招生,开启了苏北医学教育的先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给徐医种下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厚德载医的精神种子。
“在艰苦的地方艰苦奋斗。”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医科大学校长郑葵阳说。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德育人的精神让徐医这颗顽强的种子得以茁壮成长。
从创建之初的“茅草校舍”到如今占地约1100亩的3个校区;从临床医学的单一学科到如今设18个院系、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从30人创建团队发展成为1300多教职工队伍;从第一届230人的招生规模到如今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和省优势学科群,其中临床医学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徐医发展的历程。
上几组图:部分精英校友
回忆起2005年徐州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那段时光,时任学校副校长的郑葵阳回忆说,当时全校教工有一种说法叫做“在徐州出差。”校长一个月没回家,他作为具体负责人,整整三个月没有回家。甘于奉献,奋力拼搏的精神也为学校拼回了“优秀”的结果。
正是这种六十年坚守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徐州医科大学“以德载医博学创新”的校训。甘于奉献、医德至上、博学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已深深地植入了每一个徐医学子的基因里。
创新:“又强又专”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麻醉学专业人才奇缺,徐医敏锐地察觉到该专业的发展前景。1986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徐医在全国首开先河,由该院曾因明教授带头创建了国内第一个麻醉学本科专业。历经30多年建设和发展,徐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学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麻醉学人才培养之路,在国内同专业高校中发挥着引导与示范作用。培养出了我国麻醉学学科一大批顶尖的麻醉医学专业人才,形成了“全国麻醉看徐医”的品牌效应。
“在办学基础条件不是很好的现实之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佳”,郑葵阳院长说。徐医必须走“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办学路径。在该校麻醉专业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之上,徐医聚焦社会发展需要,于2000年国内率先创办了急救专业方向;2012年成立独立的二级教学院系“急救与救援医学系”,这是国内唯一成建制的急救医学教育教学单位;近20年发展,该专业已经形成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明星专业。
如何破解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长期“纠结”的人才培养问题成为医学院校不可越过的“坎”。在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这个问题又被“创新”破解。在该院实施的“学科支撑计划”实施办法中,每个省级优秀科研平台给予专职科研岗的支持。学术研究和医疗实践人才“搭班子组团”,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完善理论研究,同时理论研究指导具体实践,成果共享。
“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调动双方积极性,让培养一批技术和理论水平都高的一流学科成为可能。”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顾玉明说。
创新已经成为了徐州医科大学实现发展的“看家法宝”。
德育:“徐医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徐州医科大学校园里有个耕牛状的灵璧石叫“拓牛”,是一代代徐医人奋斗的写照。“厚德载医博学创新”的校训石成为进入校园的“第一景观”。德才兼备成了徐州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的第一要义。
“医生首先要有人文情怀,高尚医德的养成是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首要条件,新时代,要把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建立在院系党支部上。”徐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夏有兵说。
在该校医学影像学院党委,每年创新的学生党员教育成为了徐州市甚至是江苏省的典型。“2016年‘两学一做’中的‘四微一体’教育模式,2017年的支部标准化建设,今年的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这样模式创新的教育让党的声音真正地在学生里入脑入耳入心”该学院党委书记彭波说。
2016年,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今年又恰逢建校六十年,甲子轮回,学生是学校最大的荣誉和财富,一代代徐医人医德育人、红色基因的传承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主任田鸣;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唐金海;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徐医校友成为该校的荣耀与成就。
站在2018年的历史节点上,肩负着六十年的光荣与梦想,新时代,面对未来发展路上,全体徐医人正秉承“以德载医、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按照“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团结一致,鼓足干劲,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内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根据目前的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接种后最常见的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和红肿,少数人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