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提醒:及早做过敏食物检测、肠镜检查等揪出“真凶”,注意改善宝宝的肠胃功能和免疫功能,正确避开过敏源,有效预防过敏性腹泻的再次发生
核心提示:
春季是宝宝生病的高发季节,最近一段时间,在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因腹泻、腹痛、胀气或是便秘来就诊的患儿比以往明显增多。消化内科的封东进主任就接待了很多这样的小患儿。经过检查发现,多数是食物过敏惹的祸。
针对患上过敏性腹泻的婴幼儿,封主任提醒年轻的家长们不要惊慌,及早做过敏食物检测、肠镜检查等揪出“真凶”,明确过敏源后,注意改善宝宝的肠胃功能和免疫功能,只有正确地避开过敏源,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过敏性腹泻的再次发生。
A 何为小儿过敏性腹泻?
少数婴儿对异体蛋白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过敏性腹泻
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封东进主任介绍说,食物过敏现象经常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发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但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食物过敏也是婴幼儿时期最早出现和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对于尚未开始添加辅食的小婴儿来说,最常见的是牛奶蛋白过敏。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有的对人体来说是抗原成分,如酪蛋白、β-乳球蛋白等,少数婴儿会对这些异体蛋白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即所谓的过敏反应)而引起过敏性腹泻,这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宝宝。
所谓小儿过敏性腹泻,封主任进一步解释说,是指小儿在进食后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小儿过敏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不仅与患儿的食物有关,与其精神、心理、饮食和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采访时,封主任特别提到了最近接诊的一例典型过敏性腹泻患儿。
5个月大的毛毛(化名)出生后一直是人工喂养为主,进入春季后,家人发现孩子总是腹泻,冲好奶粉喂他,宝宝还会表现出抗拒的态度,有些回避喝奶的意思。“这是怎么回事?一喝奶就闹,喝了就拉肚,老是这么拉可怎么办,宝宝怎能吸收得到营养呢?”一家人担心不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抱着孩子来到了市儿童医院,向封主任求助。后经检查,确诊是进食了配方奶粉引起的过敏性腹泻,改用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后,孩子终于不再腹泻了,全家人高度紧张的情绪才得以舒缓。
此外,他还指出,还有一些母乳喂养的宝宝,也会因妈妈未回避牛奶、奶制品或鸡蛋、海鲜等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而引起过敏性腹泻。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添加辅食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引起食物过敏的种类也更多。常见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鸡蛋、豆类、鱼、贝壳类、坚果、花生、小麦、水果(如芒果、菠萝、桃子)等。
归纳总结引起小儿过敏性腹泻的原因,封主任表示,原因有很多,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肠粘膜通透性高,就会加速肠黏膜对异种蛋白的吸收,从而引发胃肠道过敏反应,发生腹泻。常见的有过早添加辅食或进食配方奶粉,患儿在进食后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有的患儿对羊奶、动物皮毛、肉蛋类食品、海鲜食物过敏,也会导致过敏性腹泻。
B 如何判断宝宝腹泻是食物过敏所致?
小儿过敏性腹泻常被误诊为肠炎,发现症状应引起重视
封主任说,食物过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速发型食物过敏, 另一类是迟发型食物过敏。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其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皮肤症状,如迁延性腹泻、便血、便秘、反复呕吐、肠绞痛、反复湿疹、生长发育迟缓等。
“儿童食物过敏常常被误诊,耽误治疗。”封主任逐一分析说,如反复出现的湿疹、荨麻疹、紫癜等皮疹、皮肤瘙痒,要注意是否与进食有关。婴幼儿经常揉鼻子、揉眼睛、反复喘息、经常咳嗽,误认为是呼吸道感染,经过抗感染疗效果不好。一些过敏引起的迁延性腹泻常被认为是肠道感染,用大量的抗生素治疗,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过敏,同时抗感染也可以引起过敏。经常便秘常被误认为是上火、饮水少。经常睡眠不好,睡觉时不安稳,喜俯卧位屁股撅起睡觉;夜间常阵发性哭闹,不易安抚,这类患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夜啼郎”。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缺钙,补充维生素D和钙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封主任说,对于小婴幼儿来说,过敏性腹泻,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嗳气、便秘、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拒食等,以及不明原因的哭闹,部分宝宝则伴有明显的湿疹(奶癣)。家长仔细观察宝宝的大便就会发现呈腐烂状或水状,常伴黏液和血。腹泻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可发展为慢性腹泻、营养吸收障碍等,造成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对于添加辅食的宝宝,可能会因进食某种食物后不久就出现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即口咽部(如嘴唇、舌上腭、咽部)的不适感,少数可同时出现全身过敏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支气管哮喘、贫血等多种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封主任强调说。
C 让腹泻止住有何高招?
及早做过敏食物检测、肠镜检查等揪出“真凶”明确过敏源
对于食物过敏的诊断,封主任说,离不开询问患儿病史,所以家长要注意在带宝宝就诊前先收集宝宝吃了什么、出现了怎样的反应等信息,帮助医生有的放矢地做进一步的检查,如过敏食物检测、肠镜检查等,以便尽快揪出“真凶”。其中,食物回避和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可以确诊食物过敏。因此,让孩子禁食某种食物时,一定要有明确的该食物过敏的证据,最好通过食物激发试验明确诊断,谨防食物过敏扩大化,否则对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
“一旦确诊食物过敏,最主要的手段是回避食用致敏食物。”他详细介绍说,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来说,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需暂停现用的配方奶粉,试改用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乳母应注意回避引起宝宝过敏的可疑食物。婴儿一般延迟至6个月后添加固体食物,对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则建议12个月后才添加。对于过敏原尚不明确的宝宝,可以短期采取限制性食疗的方法,即短期内限定只食用不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大米、瘦肉、蔬菜等),待症状消失后再定期有计划地引入单一食物,如进食1—2周未见异常,则再继续尝试下一种食物。辅食添加遵循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以探明引起宝宝过敏的可疑食物。对于不过敏的食物可继续食用,而过敏的食物则应回避。他建议年轻的家长记录饮食日记,便于观察宝宝的身体恢复情况。
D 科室优势如何凸显?
全市最早开展小儿胃镜及13C—尿素呼吸试验诊疗项目
采访中,提到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优势,封东进主任介绍说,科室年收治病人500人次左右,胃镜探查及钳取人次近400例,肠镜探查约150人次,专科门诊年收治病人近800人。消化专业在儿童各种类型腹泻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急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及护理队伍业务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在全市处领先地位。目前,常规开展的诊疗项目有:小儿胃镜——全市儿科中最早开展,诊治了大量胃炎患儿、消化性溃疡;结肠镜诊断技术和小儿消化内镜治疗技术——胃息肉高频电凝摘除,结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消化道异物钳取,胃扭转复位,食道狭窄扩张等,已开展胃镜400多例,结肠镜100多例。此外,还有大便还原糖测定、大便病原快速测定、13C—尿素呼吸试验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C13尿素呼气试验在全市儿科中最早开展,是目前为小儿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最好的方法,敏感度高,小儿无损伤,易接受。
近日,徐州市儿童医院作为省内接受干预治疗矮小症的定点医院,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联合举行了对经济困难家庭矮小症医疗救助活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