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清晨,高兴的李女士反复向周围的病友,亲友诉说着自己住院治疗取得的良好效果,骶尾部的疼痛消失了,排便障碍明显改善了,并连连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之情“我多处就诊,均被告知治不了,感谢你们帮我解除了痛苦”。
66岁的李女士,因骶尾部脊索瘤术后24年,骶尾部疼痛一月余入院。24年前,患者因骶尾部疼痛就诊徐医附院,行MRI提示骶尾部肿瘤,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示脊索瘤,好转后出院,期间因肿瘤复发,又于2002年及2011年再次行肿瘤切除术,并于2012年行放射治疗。一月前患者再次出现骶尾部疼痛,伴有大小便障碍,行骶管MRI示脊索瘤复发。但是,李女士多地多科室就诊,均被告知“治不了”。于是,经过综合考虑医院实力、专家医疗技术,李女士最终选择到徐医附院神经外科34病区手术治疗。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由神经外科副主任刘勇主任医师组织神经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病情,研究了手术方案。8月1日上午由刘勇主任医师主刀,对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术中探查见肿瘤与周围马尾神经粘连,骨质破坏严重,已突入盆腔,与直肠关系密切,予以显微切除,并保护了周围神经血管及盆腔脏器。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在神经外科34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度过了感染期和水肿期,切口愈合良好,身体日渐康复,骶尾部疼痛症状及排便障碍症状明显改善,两周后患者康复出院。
另一例患者张女士,53岁,因反复头晕伴行走不稳两年余,加重两日入院。头颅MRI示顶枕部巨大脑膜瘤,最大直径9.2cm.患者体质差,既往有头颈部外伤病史,病情比较复杂,医疗风险巨大,刘勇主任医师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风险应对方案。颅内占位巨大,毗邻众多重要血管,神经,脑组织,如大脑镰、矢状窦、四叠体池等,解剖结构及层次分界不清,手术操作不确定性大,术中需要时刻关注与肿瘤毗邻的重要组织,血管,神经的安全。这样复杂的病例是比较罕见的,是对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考验。
针对患者实际,刘勇主任带领张旭、吴雨璇、晁晓峰医师一起认真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风险评估,并制定了针对性的风险控制预案。经积极术前准备,8月3日,刘勇主任医师为张女士实施了全麻下“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患者的肿瘤大部分位于大脑镰的右侧,小部分位于大脑镰的左侧,向上侵及上矢状窦,向前推挤脑室及大脑深部静脉及静脉窦,后部侵犯窦汇,血供丰富,质地硬,术中妥善保护周围组织,血管,沿着肿瘤与脑组织的界面分离并游离肿瘤,摘除巨大肿瘤后,瘤腔严密止血。经测量发现肿瘤体积为9.2×9,0×8.8cm,术后病理示脑膜瘤。在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张女士神智恢复正常,言语流利,下床活动,他和家人对手术效果都非常满意。
相关文献报道:脊索瘤(chordoma)起源于胚胎残余,是累及斜坡与骶尾部骨质的硬膜外肿瘤。这些肿瘤可以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但以斜坡嘴侧和骶尾部最常见。虽然脊索瘤组织学上行为良性,生长很缓慢,但临床上应以恶性肿瘤对待,这些恶性倾向以肿瘤局部侵犯、高复发率及其偶发的远处转移等为特征表现。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皮肤、骨、肺和淋巴结。骶管脊索瘤切除时,需保护好骶神经防止术后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术中对盆腔大血管及静脉丛一定要仔细保护,并防止术中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
今后,两家医院将以学科建设为起点,进一步密切联系,以紧密型医联体为纽带,加强在医、教、研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共同提高,更好地为安徽省乃至淮海经济区群众健康服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