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刘松林:新生儿口腔感染容易诱发化脓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7-06-14 16:12
[摘要]: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柔嫩,如果清洁不当容易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及粘液腺增生……

  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柔嫩,如果清洁不当容易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及粘液腺增生,或口腔感染。甚至有些父母采用不洁的缝衣针去挑刺“马牙”,结果引起口腔感染。看似小小的感染,却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专家表示,随着医学水平进步,很多新生儿的疾病发病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化脓性脑膜炎却一直高居不下,这可能与小早产儿的活产率提高、细菌耐药性增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由于其发病症状非常不典型,并易与败血症混淆,常被延误甚至误诊。

  病菌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炎多发于早产儿

  “新生儿口腔清洁不正确,引起口腔感染,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的病例,不是耸言听闻。”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松林说,新生儿抵抗力低,免疫功能未完善,没有防御能力,一旦皮肤破损后或致病菌附着在皮肤上就会滋生成为感染灶,成为侵入体内的门户。而且发病时症状不典型,一旦感染了化脓性脑膜炎后发展极快,严重的会出现抽搐、心脏突然骤停等,令医生始料不及。尤其早产儿、极低体重儿都是化脓性脑膜炎的高发人群。

  据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出生后4周内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有些脑膜炎可无败血症,而由病原菌直接侵入脑膜或仅只有短暂的菌血症。

  刘主任说,一般新生儿败血症中25%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儿的0.2%0—1%。,早产儿可高达3%0。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尤其早产儿,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又常缺乏脑膜刺激征,因此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疑似有化脓性脑膜炎时应及早检查脑脊液,早期诊断,及时彻底治疗,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

  新生儿身上的脓点、皮肤溃破感染易诱发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患化脓性脑膜炎,在出生前感染的极为罕见。如果妈妈患有李斯特菌感染伴有菌血症时该菌可通过胎盘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化脓性脑膜炎偶可成为胎儿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刘主任说,出生时感染患儿多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难产等生产史,病原菌可由母亲的直肠或阴道上行污染羊水,或通过产道日寸胎儿吸入或吞入而发病。出生后感染病原菌可由呼吸道、脐部、受损皮肤与黏膜、消化道、结合膜等侵入血液循环再到达脑膜。有中耳炎、感染性头颅血肿、颅骨裂、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皮肤窦道的新生儿,病原菌多由此直接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炎。

  刘主任说,新生儿如果身上有小脓点,皮肤有破溃史,如口腔黏膜受到大的人为擦挫伤,如大人用口嚼食物喂无母乳的婴儿引起腹泻,久治不愈,失衡的肠道菌群进入血液到达脑膜也会引起脑膜炎;还有新生儿头皮有血肿,用针刺破抽放血液而感染,也是化脓性脑膜炎的诱因。

  因此,预防重在杜绝细菌入侵机体并向脑部蔓延,如防治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及时治疗鼻窦炎、中耳炎和新生儿脐部感染等,如有局部感染应尽早治疗,注意消毒隔离。

  临床表现不典型早发现可减低后遗症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刘主任说,一般表现为精神、面色欠佳,反应低下,多睡,不吃奶或吃奶无力,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黄疸等,有时也会出现某一侧肢体突然抽动或活动差、发热、惊厥、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眼球震颤等。

  据专家介绍,前囟门是观察新生儿颅内疾病的窗口,而患脑膜炎的新生儿则前囟门明显增大且饱满,高凸出骨边,愈合不牢的各骨缝也会裂开,缝变大,这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所致。这也已经是晚期表现了。

  “化脓性脑膜炎属严重疾病,病死率高,存活者易留有后遗症如脑积水、癫痫、智能低下等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所以早发现显得极其重要。”刘主任说,对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来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就医。如能及时诊断,尽早得到正确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同样可以彻底治愈,对减少后遗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病病死率近年来无明显下降,资料显示可达12%—30%,有的报告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可高达50%—60%,幸存者可留有失听、失明、癫痫、脑积水、智力和(或)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刘主任提醒,对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确诊最终是要依靠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很多家长因为顾虑,而不愿意做这个检查,实际上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及早控制病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