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 消除心绞痛、减少毒副作用

发布时间:2017-06-15 15:39
[摘要]:冠心病西医治疗研究发展迅速,如钙离子拮抗剂、新型β-受体阻滞剂……

  冠心病西医治疗研究发展迅速,如钙离子拮抗剂、新型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脂类等以及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外科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降低了病死率。西医治疗冠心病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在治疗上只重视心脏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而容易忽略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体质、整体功能状态、对治疗的反应性等方面的差异;西药的耐药性、毒副作用以及长期用药的制约;介入及手术治疗技术条件高、费用高影响其普及等等。

  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医师梅发光介绍说,中医治疗冠心病,着眼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平衡阴阳、调畅气血,调动人体内在抗病机能,在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的同时,改善患者全身症状。研究证明:中医药对冠心病的多种治疗方法、多靶点作用,有增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血脂、增进血小板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可改善冠心病预后,防止重大心血管事件。中医治疗方法的多样性、普及适用性、极少毒副作用等是其优势。近年来中药剂型改革和创新,静脉针剂、口服剂、含服剂、敷贴剂、雾化吸入剂等多途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发挥中西医治疗冠心病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其具体运用当根据病情而定。对稳定性心绞痛可用中医中药为主的治法包括中药汤剂、丸剂、颗粒剂、口服药、针剂等,可较好地稳定和改善病情,同时可避免长期用西药如硝酸脂类药物等产生的耐药性。不稳定性心绞痛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或单纯中药治疗。急性发作期用硝酸甘油静滴。中医辨证属寒凝血淤型用苏合香丸口服,气滞血淤型用速效救心丸急服。我院研制的自制制剂“消痛液”放入湿化瓶内和氧气一起吸入,可尽快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缓解期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之虚损,标实有寒凝、血淤、痰阻、气滞之不同,选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丸、散、片、针剂等治疗。同时采取中医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临床和实验已证实: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可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细胞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活化心肌细胞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及预后,对防止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西医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心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冠心病的治疗有所突破。但由于这些治疗方法对设备及技术条件要求高,医疗费用和风险较高,以及介入后再狭窄等问题存在,再加上许多病人,如高龄患者、硬化性冠心病患者等不能耐受或不能接受这些治疗,使这些治疗方法的可及性受到了很大限制。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能起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冠心病心肌梗塞后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西药抗心律失常药往往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而且影响冠心病心梗预后。我院多年研制抗心律失常新药。经省药检局批准,五参二连冲剂应用临床疗效显著,无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又无毒副作用。五参二连冲剂可多靶点、多途径抗心律失常,治疗房早、室早、室上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介入后再狭窄治疗,我院用自制制剂防栓丸可防止血栓形成,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血管重塑,降血脂、血压、血粘度等作用,使再狭窄率下降。另外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加用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可防止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