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事件频发 徐州肿瘤医院支招预防

发布时间:2018-06-22 15:38
[摘要]:夏至节气,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们走访了市区多家医院的专家,就炎热天气中易发的疾病进行了盘点。远离致病因素,科学健康度暑……

  (通讯员 杨焱 张雪园 周璐 张倩) 夏至节气,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们走访了市区多家医院的专家,就炎热天气中易发的疾病进行了盘点。远离致病因素,科学健康度暑。

  饮食不当易得急性胃肠炎

  夏季气候炎热,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条件,食物因此极易被污染,所以夏季急性胃肠道疾病比较多发。大量食用生冷不洁或过期变质的食品,或在卫生环境较差的公共场所进餐、餐具消毒不严,再加上炎热变质,胃肠功能就容易失调紊乱,导致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肠胃炎的发生。

  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海燕介绍,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病较急,开始时大多腹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部感觉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每日有数次至数十次水样便,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并含少量黏液;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预防急性肠胃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食品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急性肠胃炎的首要措施,特别是对乳制品、蛋、禽、肉类更要经过严格检疫,不吃病死的家禽肉,对于盛过这种肉的容器、切过这种肉的刀板要严格消毒,手要彻底清洗。不吃腐败和不新鲜的海产品,隔餐食物要充分加热。隔离带菌者,切断传染源。

  “凉”啤酒喝出胰腺炎

  每年进入夏季,医院都会接收到因吃夜宵撸串、喝冰镇酒水饮料、暴饮暴食等原因,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紧急就医的患者,有的患者直接就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这些患者都是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胰腺不堪重负,出现水肿、充血、出血、坏死等症状。暴饮暴食促使胰液大量分泌,酒精直接刺激胰液分泌,酒精进入十二指肠会引起乳头水肿和奥狄氏括约肌痉挛,于是没有“出路”的胰液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从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张海燕介绍说,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把肚子疼当回事,甚至错当急性胃肠炎,总认为忍一忍、吃点止疼药就行了。实际上这样做很危险,肚子疼有时也会夺人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10%左右的病人属于重症胰腺炎。急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高达30%。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会出现急性腹膜炎,严重的话会造成腹腔感染、胰腺脓肿,甚至全身细菌感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临床上,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正规及时。急性胰腺炎分为胆源性和非胆源性,需要不同的治疗,胰腺炎发病凶险,可危及生命,发生胰腺炎要尽早到当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当心!夏天也是心梗高发时节

  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这已为很多人所知晓。因而人们大多很注重冬季的预防保健,却往往忽视夏季发病的危险性。其实,在酷热难耐的盛夏,心肌梗死发作并不少见,可谓是心肌梗死高发的“第二季”。每年夏天,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时,患心肌梗死的病人会明显增多。

  为什么夏季心肌梗塞较易出现呢?

  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宜杰指出:首先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而且夏季雨水较多,气压相对偏低,高湿状态下空气含氧量下降,从而使心脏的供血、供氧相对减少;

  其次,高温天气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心跳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夏天室外热,房间里空调凉,冷饮多,这种反复的忽热忽冷的环境变化,会使冠状动脉强力收缩,致使冠状动脉内已形成的斑块被牵拉破裂,形成血栓,突发心肌梗塞;

  最后,“心理感冒”也是造成夏季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燥、紧张,加上夏夜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如果再加上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夏季心肌梗塞是十分重要的。日常要适当运动,清淡饮食,切勿暴饮暴食,规律生活,注意调节心态。最后要强调的是,一旦出现心慌、胸闷、头昏、出冷汗等症状时,切忌自以为是当作“中暑”处理,而应立即拨打120,以免延误病情。

  天气闷热小心“空调病” 有人“吹”出面瘫

  “往年一到暑天,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至少一例面瘫患者,究其原因,大都和夏天吹空调有关。”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魏秀娥说引起面瘫的综合因素可能有很多,但吹空调是较为显著地致病因素,暑天里接诊的面瘫病人,大部分都是吹空调诱发的。

  “有的人是出汗后对着空调猛吹,有的是开着空调睡觉,都是在不经意间就发现自己脸上出问题,歪了嘴巴。”魏秀娥表示,面瘫往往来得很突然,没有发病前一般人都料想不到自己也会得面瘫,“事实上,这类疾病没有年龄限制,从小孩到老人,都有可能得病。一些年轻人工作紧张,过度劳累,还会增加面瘫的几率。”

  据了解,“面瘫”发病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运动功能出现障碍。临床表现为脸向一侧歪斜、面部麻木、额纹消失、嘴巴歪斜、眼睛无法闭合等,患者往往在说话漏风、喝水漏水、照镜子时自己发现,或者在露出笑容时被别人发现。

  “虽然有些程度较轻的面瘫有自我恢复的可能,但最好是一发现异常就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魏秀娥表示,面瘫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发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恰当,一般一个月内可以治好,程度严重时或者老年患者治疗时间则更长。魏秀娥还提醒,通过药物治疗,这类疾病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但当病毒损伤神经时,可能留下后遗症。

  炎热的天气里,开空调应适度。魏秀娥提醒大家,在早晚温差大的时节,夜间温度较低,夜间睡觉、乘车外出时都要注意保暖,以免面部容易受凉;夏季炎热,要避免因为贪凉而直接长时间对着空调、电风扇吹;冬天室内比较温暖,如果外出时面部遭到冷风的侵袭,血管发生收缩,时间一长可能发生面瘫。

  夏季痛风发作多,大多和饮食相关

  海鲜、烧烤、啤酒,炎热的夏季里,这些是很多市民的最爱。但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对于这些食物应尽量控制摄入量。否则,很容易引发痛风发作。

  徐矿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俊颖提示说,夏季是痛风的高发时节,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一定要“管住嘴”,远离痛风折磨。

  黄俊颖介绍说,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长期的血尿酸增高,会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痛风最常侵犯大拇趾根部的关节,但也常见于足的其它部位、膝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和肘关节。痛风病人还可发生内脏损害,最常见的是尿酸在肾脏沉积引起痛风性肾病和尿酸盐结晶形成的肾结石。

  什么人容易患上痛风?黄俊颖介绍说: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酒、吃过多红肉、吃过多海鲜、运动太少等,都会增加患痛风的危险。研究还发现,体重过高、腰腹肥胖都是痛风的风险因素,年轻时就发胖的男人更容易患上痛风,特别是家族中有痛风患者的人应当高度警惕。

  此外,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都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非常明显。结合临床实践,黄俊颖总结说,痛风患者的男女比例几乎是10:1。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误以为尿酸高的人一定就是痛风。黄俊颖指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都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痛风与血尿酸升高有密切关系,但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生活中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区,主要是在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中,以痛风性关节炎的危害最大。

  黄俊颖说,高尿酸血症算是吃出来的病,痛风发病也与饮食密切相关。徐州人爱吃的火锅,爱喝的啤酒、牛羊肉等这些都是致病的“凶手”,所以管住嘴是预防该病的首要前提。经常喝酒,喜欢吃动物内脏,长期压力较大,肾功能退化的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尿酸值,最好是定期体检,因为尿酸偏高很容易造成痛风、加重心血管疾病、其他代谢疾病等,影响身体健康。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一顿高嘌呤大餐,就相当于往血液中打了一针尿酸,很容易就会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运动要适宜,防止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肾排尿酸量下降,导致痛风。

  饮食上要少食动物内脏、鱼类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鱼虾、菠菜、豆类、蘑菇等,花生也应少食。不要酗酒,尤其是要禁饮啤酒。应大量饮水,多食发面食品、放碱的粥(可促尿酸排泄)和所有根茎类蔬菜。水果基本都可食用。

  夏季中暑事件频发 市肿瘤医院支招预防

  夏季防中暑,这不是个新鲜话题。但每年暑天,医院都能接到不少中暑的患者,甚至还有重度中暑引发的死亡病例,值得关注。

  对于中暑后如何进行治疗,徐州市肿瘤医院急诊科陈延周主任给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应立刻让患者停止活动,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并且脱去患者多余或者紧身的衣服。陈主任指出,中暑的患者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情况,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可给患者喝水、运动饮料,或者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在此期间让患者平躺,抬高其下肢15—30cm。随后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应立刻寻求医学救助。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立刻帮助患者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应立即送医接受治疗。医院一般采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或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陈主任提醒: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炎炎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