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标兵——记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社区防治科科长郑友玲

发布时间:2021-08-20 15:06
[摘要]:她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待患如亲的服务理念,成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战线上的标兵!

       健康徐州网 徐州心理频道:

  郑友玲

  郑友玲,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社区防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立足岗位,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认真按照精神疾病防治管理要求,创新踏实做好各项工作。使全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稳步提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各项指标在江苏省均名列前茅,获得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严谨细致,爱岗敬业

  郑友玲一直从事精神疾病临床治疗、管理工作,她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临床工作中能做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精神病防治工作中,做到定标准,立规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平时与同志相处中,做到真诚相待,处处以大局为重;对同事做到工作上体贴,生活上关心,带动全科人员团结协作,奋力进取,不断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她的带领下,全科人员积极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开展病例筛查,登记和网络报告;建立点对点技术指导制度,认真做好筛查病人分类干预、应急处置工作,精神病防治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她重视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精神疾病预防工作。每年积极组织全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规范知识培训,专题讲座;节假日她经常放弃休息,组织开展义诊、讲座,向公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受到了公众的广泛欢迎,提高了公众的精神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为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她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全天候与各部门保持联系,保证了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连续的治疗和康复。

  二、医者仁心,无私奉献

  郑友玲在工作中始终秉承着对事业的热爱,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病人的满腔热忱,尽力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解除痛苦。一次,某社区有一位病情不稳定患者要进行应急医疗处置,接到报告后,郑友玲同志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她在为患者做检查时,冷不防被他飞起的一脚踹倒在地,顿时疼痛难忍,委屈的泪水瞬间留了下来,由于担心病人因情绪躁动而出现其他意外,郑友玲顾不得多想,抹干眼泪,忍着疼痛,继续为病人治疗处置。时刻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对病人无私的关爱练就了愈发强大的内心来坦然面对一切的困境。

  她始终心系贫困精神病人救治救助,积极参与徐州市贫困精神病人救治救助工作,为徐州市残联制定并执行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相关救助政策,近年来救助贫困精神病人约9万人次,使贫困精神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与救助。一次,在得知一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家中被关锁的情况后,郑友玲不顾休息和生病的家人,冒着酷暑,走访患者家庭。患者家属的冷嘲热讽、白眼拒绝没能动摇她治病救人的信念。苦口婆心的劝说,一遍又一遍的登门,家属终于同意她入户访视。看到患者的一瞬间,顿时激起了她的同情心,患者蓬头垢面,骨瘦如柴,缩卷在墙角,不敢见人。她耐心上前安慰患者,并为她洗头洗脸,买来新衣服给患者穿上。经过细致了解,患者因家庭困难,监护能力差,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患者本人的病情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经常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行为,因多次惹事,家人无奈才将其关在家中。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必须解决,让患者尽快得到医治。经过多方协调和不懈的努力,患者终于得到了救治救助,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几年来她不辞辛苦走访了无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行程数万里,将关爱洒向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

  三、刻苦钻研,创业创新

  从临床一线转岗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她一方面继续精神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注重临床工作经验积累;时刻关注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开创了江苏省首例公交驾驶员上岗前心理健康体检的先河,为社区老年人群筛查早期痴呆,达到了特殊人群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的良好效果;率先引进了精神障碍患者医院社区康复一体化新技术,组建徐州市社区康复指导专家组,组织专家定期下社区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在全市推广应用,对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更好地治疗康复,回归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积极创新工作新模式,启用新模式试点,各项工作指标在江苏省名列前茅;她不怕忙累,刻苦钻研、认真学习精神疾病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强制医疗的收治流程、应急处置预案;参与起草了《徐州市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治环节管理规定》等文件;她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针对重性精神病管理建设等方面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积极谏言献策,引导带领这项工作的从弱至强,为我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连续三年被授予市级、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一名精神卫生工作者,郑友玲积极服从组织安排,任劳任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平时注重学习新业务、新技术,积极参与精神疾病临床诊疗、疑难病例讨论,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和科研水平,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她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不计报酬,经常不辞劳苦、不遗余力地联系、帮扶、救助贫困精神障碍患者。她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待患如亲的服务理念,成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战线上的标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