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网 矿总频道:“癌症”、“肿瘤”、“您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相信,这是患者们在就诊时最不愿意听到医生说的话。
提及于此,眼前仿佛即刻就能浮现出那些电视剧里,患者震惊、家属抹泪的悲切场景。
但是,你知道吗,被医生告知“患有肿瘤”其实并不都是坏事!
“惊喜”的早癌发现
近日,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石丽红主任于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消息,一例“食管癌”早期病变被查出,患者因此得到了及时救治。
“这么小小的病变被我们一级医院医生发现,真是佩服,下午手术完患者眼含热泪说你们救了我的命,更加坚定我们在早癌的道路上前行。”石丽红主任说道。
不少医生点赞,评论表示认同。
据了解,该名患者58岁,家住徐州周边县区,于当地卫生院查出“食管癌”。
石丽红主任表示,这个患者能够查出早期食管癌真的很不容易,也非常幸运遇到了当时的检查医生冯海玲。
“这个患者的病灶很小很早,很难发现。仅在食管上有着1公分左右的发红、糜烂表现。”石丽红主任说道,“当地医生曾于徐矿总医院进修学习过,观察到这一情况后,存有疑虑,便决定取一部分病理进行进一步检测,随后的检验结果也验证了他的猜想。这可能只是医生的一个小决策,但对一个发现早癌的患者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早诊早治 不让肿瘤“扎根”
食管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晚期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石丽红主任表示,国家在群众健康上投入了很多的医疗资源,但慢慢发现对于肿瘤患者,中、末期的投入几乎等于“无效”,患者花费了大量经济之后经常是“人财两空”,晚期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很低。于是,渐渐将重心前移,放在了早癌筛查上面。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扼制肿瘤发展,可以在胃镜下行肿瘤病变黏膜剥离手术(如同铲草皮一样)不做食管切除,既铲除了肿瘤又保留了器官,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提升人们健康水平。
消化道肿瘤包括有食道癌、胃癌、直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等。临床通过部分医疗手段发现早期胃癌、食道癌、直结肠癌。确诊后可选择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治疗,患者5年成活率可达90%,甚至95%以上!若到晚期方才发现癌症,其5年存活率不到30%!
早期的食管癌病变,有些甚至不用切除器官,也就是“治愈型切除”。石丽红主任称,肿瘤都是从表皮上开始生长的,待到深入到肌肉中的话,就会慢慢出现转移扩散。但早期发现之后,可以从表皮进行剥离,避免肿瘤深入“扎根”,只需切除表皮病变,不破坏内脏,术后不用放、化疗,患者治疗花费相对较少,痛苦也较小,通常住院3~5天就能够出院。对患者而言,术后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升。
食管癌“早知道”
石主任介绍,食管癌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亚硝胺类化合物、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如食用过烫、粗糙或霉变食物等相关,并且食管癌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其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吞咽哽噎感、进食固体食物困难,后逐渐出现进食软食和饮水都困难。早期表现多不典型,偶尔有咽下食物后哽咽感或胸骨后及咽部异物感,常因吞咽固体食物出现,症状首次出现后可不连续出现,隔数日或数月后再度出现;并可有食物通过缓慢的滞留感;也可有上腹部烧灼、刺痛感。
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可以通过“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通过放大内镜,观察血管、细胞结构,以及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活检精准判断。
最后,石主任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早癌防范意识,建议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胃镜检查,平均3-5年一次,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不可待到出现明确症状时,才进行检查,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