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网 徐州健康信息: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中科院1区)在线报道了由徐医附院心脏电生理团队陈文苏博士、德国柏林心脏中心Kelle Sebastian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tic Extracellular Volume in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Without Blood Sampling: a Reliable Tool to Replace Conventional Extracellular Volume”。
心脏磁共振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心脏评价工具,细胞外容积(ECV)是反应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指标,被誉为心肌的“无创活检”。然而磁共振ECV的获取需要采集患者24小时内的血液样本,大大降低了其临床适用性。本研究入组1101例患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了无需血液样本即可获取ECV的有效方法,并验证了新方法的高度精确性。此研究成果令人振奋,无血样ECV模型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心肌纤维化无创评估技术的临床推广,不仅减少患者采血过程、节约费用,简化检查流程,实现实时ECV-Mapping技术,更促进了“无创活检”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造福广大患者。
此外,陈文苏博士另一研究成果“Ring-like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for predicting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in non-ischa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去年此时登上欧洲心脏病杂志子刊EHJ-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中科院1区)。此研究应用心脏磁共振筛查出扩张型心肌病高猝死风险人群,为临床猝死危险分层提供了重要评估依据。
本研究成果一经发布,得到了多位国际心血管病专家的关注,并获得当期杂志述评。著名西班牙心血管教授Antonio Berruezo因此提出,以EF值作为猝死危险分层的年代也许应该结束了。
这项研究亦成功入选第42届美国心律协会(HRS)年会2021,陈文苏博士因此荣获年度“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Ceremony”。美国心律协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生理领域的国际会议,届时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共7名学者获此荣誉。这一奖项的颁布预示着我院电生理团队在国际领域又跨越了新的台阶。
该团队以MV3荷瘤裸鼠为肿瘤模型,通过多模态成像跟踪肿瘤的生长情况,定量及定性分析表明,PHMCH纳米平台显著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