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
医学上认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就叫急性心肌梗死。
据介绍,心肌梗死高发于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有家族史的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而此病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的症状,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表现。
今年的11月20日是我国第5个“心梗救治日”。我市多家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心梗急救义诊咨询。专家提示说,公众应牢记心梗急救的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心梗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以其突发性和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尤为危险。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2005年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5年农村人口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为70.09/10万,城市人口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为56.38/10万。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设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今年的11月20日是我国第5个“心梗救治日”。
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专家娄明表示,我国将“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就是希望大家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这样才能构筑起固若金汤的心梗防治战线。
及时开通血管可减少心梗范围
急性心梗发作后最怕啥?最怕忽视症状,延迟救治。
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王忠良表示,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然而,遗憾的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我国患者的答卷并不十分理想。
据介绍,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70万例,只有5%的患者得到规范治疗。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及时送医的重要性,不少患者发病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就诊,此外,家属犹豫不决、院前急救体系有待完善、基层抢救水平有待提高等,都影响了血管再通的抢救时间。
“急性心梗后,留给抢救的时间其实很短。心梗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如果不及时恢复,心肌坏死的面积就会一点一点变大,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王忠良称,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放支架等方式的再灌注治疗,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一般来说,在心梗发生后尽快接受再灌注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胸痛中心可缩短救治时间
为应对急性心梗为首的突发疾病,胸痛中心这一新的医疗模式应运而生。
这是一种胸痛急救网络,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及基层医院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合作和流程优化,实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
当120急救车接诊到患者后,经过胸痛中心系统可直达导管室进行急诊PCI手术,与传统的通过医院急诊科的急救途径相比,救治时间能平均缩短30分钟,可赢得心梗急救的黄金时间。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多家医院都在积极创建胸痛中心,全市胸痛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
持续15分钟以上胸痛应及时就医
胸痛中心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除了就医流程的便捷,还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配合。首先,建议大家学会早期识别心梗信号。徐矿总医院心内科主任祁春梅说,大部分心梗患者发病前都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前区绞痛,伴有胸闷、恶心、呕吐、大汗等。但也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背部疼痛甚至是牙痛,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她建议说,如果出现持续15分钟以上的胸痛,或胸痛伴有大汗淋漓,应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另外,在病人到达医院或等待急救人员时,病人家属应做到:尽量避免让患者用力,如有呼吸困难,可让患者采取高枕卧位或轻坐起。有虚脱表现的要使患者保持平卧位。有呕吐状况的,可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帮助清理口腔,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药物,不建议自行服用急救药物。
预防心梗,日常需要这样做
当然,想要有效预防心梗,对风险因素的筛查和控制是最重要的部分。对此,专家们的建议是:
1、力争将血压、血脂和血糖都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有糖尿病的人得心梗的风险远高于正常人,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49/9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3%以下,LDL—胆固醇,LDL—c2.6mmol/l以下。
2、适当锻炼身体,肥胖症患者要增大运动量,控制体重,男士腰围要小于90厘米,女士腰围最好不要超过80厘米。
3、戒烟。
4、调整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学会自我调节放松。
5、饮食要科学合理,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足够的水分,以控制机体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