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寿命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长,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随着“带瘤生存”理念的不断深入,一味的盲目追求消灭肿瘤、缩小瘤体而不顾患者全身状况的极端治疗观念逐渐被打破,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表明,中医中药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立于2004年的徐州市中医院肿瘤内科在中医药对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减毒增效、中医药抗肿瘤复发及转移、晚期恶性肿瘤的镇痛及姑息支持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相融,多学科会诊,通过精准辨证地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晚期恶性肿瘤,可选择“带病延年”
经常有人说谁谁发现恶性肿瘤已经好多年了,现在还很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患者的肿瘤消失了,还是肿瘤痊愈了?有人说,肿瘤本身不可怕,蔓延才可怕。那么,如何才能把肿瘤细胞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其发展呢?
市中医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肿瘤一科主任杨静主任医师兼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并参与了多项肿瘤防治科研课题。她介绍,目前,国际主流的肿瘤治疗机构已将肿瘤视作是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当各种原因导致肿瘤达不到根治的时候,与其消灭肿瘤,不如控制肿瘤,保持患者较好的生活质量:
“在肿瘤治疗方面,西医最大的优势是借助影像学、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技术来辨病,确诊后,针对疾病(癌块)的祛邪措施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中医肿瘤学的最大优势则是针对机体在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整体观‘以人为本’,在治疗措施上避免了‘只看病、不看人’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差。”
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除头发和指甲外任何地方,约有200种癌瘤,患病过程复杂,治疗难度很高。医学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的变异能力和改变基因的能力之强,使得任何一种单一的疗法几乎没有可能将其一网打尽,哪怕只有很少量的恶性肿瘤细胞,只要存活下来,就能不断增生,并最终扩展到可以再次为害的地步。
杨静说:“恶性肿瘤不是杀手,转移的恶性肿瘤才是杀手。据统计,肿瘤引起的死亡病例中,90%是因为转移。古代中医提出过‘带病延年’‘带疾终天’的论述,即当邪正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人体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此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这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国际上抗肿瘤技术不断提高、出新,抗肿瘤的理念也不断修正,西医对肿瘤的认识从“绝症”到“可治”到“慢性病”,与中医界提出的‘带瘤生存’理念不谋而合。”
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并不意味着这种肿瘤就没有办法治疗。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在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后仍能够拥有很长一段时间有质量、有意义的生活。总结诸多临床病例,杨静说:“中晚期肿瘤患者经常出现大量胸水、腹水或骨转移、肝转移等情况,如能及时进行全身有效地抗肿瘤综合治疗,仍可较长期生存,但若到了晚期仍然盲目以‘无瘤生存’为目标,易出现过度治疗,所以,肿瘤中晚期治疗上更适合选择‘带瘤生存’的治疗方案。”
认清“癌毒”,针对性“以毒攻毒”
杨静主任师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得出“癌毒”理论学说。癌毒被认为是导致所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特异性致病因素。结合“癌毒”理论辨证施治,以肺部肿瘤为例,杨静主任医师从长期临床总结出“痰瘀”是肺部肿瘤形成发展中的罪魁祸首:“肿瘤的发病主要由于正虚与‘癌毒’交互作用所致,肺部肿瘤的病理基础为正气亏虚,病理因素不离‘痰瘀郁毒’,具有迅速生长、扩散和流注等特性,因此治疗上应以扶助正气、抗瘤祛毒贯穿始终,在临床辨证上,须根据气虚、阴虚的主次,从痰、瘀、热、毒几个方面偏重选方用药。”
面对“肿瘤君”,如何做到“以毒攻毒”?杨静说:“肺瘤治疗上一般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分子免疫治疗为主,部分患者虽然在近期能达到一定疗效,但远期易出现复发转移,且传统治疗方式毒副反应较大,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有一定敏感性,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但是在中医上,也不能一味追求以毒攻毒、消灭‘癌毒’,那样会损伤患者正气,使‘癌毒’复生。对于那种处在中晚期的肿瘤患者,他们正气已衰,‘癌毒’亦盛,此时应遵循攻补兼施、扶正荡邪的治疗原则,循序渐近,辨证施治。”
肿瘤一科从专家门诊、肺部肿瘤专病门诊等接诊患者开始,全程实施规范化治疗和周到的服务,首先针对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在传统治疗方式如化疗、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及特色,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中医院肿瘤内科首席专家贺箫主任研发的扶正解毒Ⅰ号汤,对肺部肿瘤患者在放化疗中的减毒增效及抗复发转移疗效确切,不仅明显减轻肺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症候如咳嗽、咳痰、咯血、气喘等,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亦有显著改善。其重用黄芪为君,四君子为臣,益气健脾,增补后天之本,辅以解毒散结之药,配合化痰燥湿止咳药。该药方配伍得当,养正除积,体现了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于临床上广泛应用多年,取得了显著疗效。
杨静说,中医在进行辨证论治时,相同的肿瘤若辨证分型不同,则治疗方药不同,而不同的肿瘤若辨证分型相同,则可用相同的方药治疗,即所谓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与西医个体化治疗的趋势异曲同工,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抗肿瘤,多学科“集智而治”
现代医学提倡多学科的综合治疗,这一理念与《内经》提出的“杂合而治”有相似之处。目前,肿瘤治疗已经步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医学界也逐步摒弃了只有在西医治疗失败或西医缺乏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才选择中医治疗的消极态度,而是将中医药逐步应用到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参与肺部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杨静主任介绍:“中医抗肿瘤从治未病就可以开始,此阶段主要针对于高危人群(恶性肿瘤前病变)的预防,以祛邪为主;在患者的围手术期,手术易耗伤人体气血阴阳,对这类准备手术的肿瘤患者应以扶助正气为主,辅以祛邪抗肿瘤,减轻手术对人体的损害;在辅助治疗期,针对患者手术后放、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患者的副反应,使用扶助正气的中医药,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配合放化疗具有减轻消化道反应、控制骨髓抑制、减轻放射性炎症、提高放化疗完成率等多种疗效。
对于发现即为晚期、体力状态差、基础疾病复杂、失去手术及放化疗机会的肿瘤患者,杨静说,这种情况可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此期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耐强攻,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对于治疗随访期患者,可长期使用中医药巩固治疗,减少或延缓肿瘤转移的发生,扶正与祛邪同时兼顾。
针灸为中医治疗肺部肿瘤的一大特色疗法,也是祖国医学最具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科学的宝贵遗产。它主要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来治疗疾病。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其适应症为肺部肿瘤咳嗽、喘促、胸痛、头痛、失眠、腹泻、便秘、乏力、化疗后恶心、呕吐等。
中医外治法是指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其经济实用、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且副作用少。其中,中药泡洗适用于手足综合症或化疗导致手足麻木不仁;中药塌渍适用于恶性肿瘤疼痛、腹水;中药灌肠适用于顽固性便秘、恶性肠梗阻;贴敷疗法适用于气喘、咳嗽、反复感冒等;耳穴压豆适用于预防或改善化疗恶心、呕吐、失眠、头痛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还可以选择食疗改善患者消化道反应,用音疗、心理治疗改善抑郁状态,用气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可适当选用中医诊疗设备以提高疗效。
主持中医院肿瘤多学科(MDT)门诊及病例讨论工作的杨静说:“治疗肿瘤不是单凭哪一科可以解决的,我院的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综合了介入科、普外科、胃肠外科、甲乳外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放射科、病理科、风湿免疫科、呼吸科等多科专家团队意见,经过诊疗讨论,为患者提供更适宜的诊疗方案。为保障多学科会诊的具体落实,中医院制定了缜密的规章制度。这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已为上百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制订了合理的诊疗方案,为濒临生命边缘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