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党委书记王人颢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医界十大焦点人物

发布时间:2021-12-28 16:42
[摘要]:《看医界》介绍王人颢书记为“主动‘瘦身’的医管专家”,认为“他主导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动削减床位的改革,从近7000张削减到4500张,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健康徐州网 徐州健康信息:2021年12月27日,《看医界》年终重磅盘点,公布“2021年度中国医界10大焦点人物”。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位列其中。

  《看医界》介绍王人颢书记为“主动‘瘦身’的医管专家”,认为“他主导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动削减床位的改革,从近7000张削减到4500张,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并点评王人颢书记“作为区域大型公立医院的掌舵者,他主动选择了一场“瘦身”改革,先行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引起业界赞誉”。

  与王人颢书记一同获评《看医界》“2021年度中国医界10大焦点人物”的还有: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著名医改专家蔡江南、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著名医管专家阚全程、现代医院管理专家刘卫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进教授,三博脑科创始合伙医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

  2018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徐医附院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王人颢为班长的徐医附院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创造性地提出了“1234”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贯彻“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实施“以价值观引领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以刀尖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自我瘦身减掉2000张加床为标志,打响了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的“第一枪”,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徐医附院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也迎来了三周年。医院的发展轨迹再次与政策的车轮不期而遇。事实证明,徐医附院超前谋划、主动求变,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与《意见》所提出的“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六大要求完全契合。

  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在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和认可,医院排名保持在全国顶级医院排行榜第63位、地级城市医院排行榜第2位(艾力彼榜单);“国考”成绩居于A类,2019年较2018年排名又前进了18位。高质量转型发展相关实践也获得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健康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医师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集中报道,在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案例征集比赛中多次获奖。

  专家简介

  王人颢,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徐州医科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徐医附院消化病研究中心主任

  江苏省医院协会副会长

  江苏省医院协会第六届医院经营与财务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江苏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院评审委员会常委

  主持市、厅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2部,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新技术引进奖多项。荣获“全国卫生援藏工作先进个人”、“江苏医师奖”、“徐州市劳动模范”、“徐州市十佳师德模范”、“江苏优秀医院领导者”、“抗疫特别贡献奖” 、“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领导者创新成就奖”、“2018年度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领导力院管专家”、“中国医院卓越管理奖”、“2020年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思想力院管专家”等荣誉称号。

  他开创性提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被称为公立医院改革新范式。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健康报等媒体、业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良好评价,赢得了“打响大型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第一枪”的美誉。

  王人颢提出的公立医院发展价值理念

  “两个全心全意”理念

  管理部门全心全意为医务人员服务,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四个回归”理念

  回归初心,回归本质,回归传统,回归梦想。

  新时代“六有”徐医附院人

  全面倡导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

  医务人员要努力做到“六个起来”

  锤炼品德修养,让医德品行正起来;

  坚持学习为先,让专业素质和能力强起来;

  传承宝贵经验,把优良传统扬起来;

  不忘行医初心,让医疗服务暖起来;

  坚守医者正道,让规矩纪律意识挺起来;

  保持健康体魄,让身体素质好起来。

  鼓励医务人员“提升六种能力”

  提升护佑生命、德术并举的服务能力;

  提升精益、精湛、精准的救治能力;

  提升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创新能力;

  提升效率优先、制度治院的管理能力;

  提升相互配合、互相支撑的团队协作能力;

  提升坚守底线、廉洁行医的风险防控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