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宋代名医陈自明认为:“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这意味着,人体一旦气血不足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气血不足早知道
1、看眼睛: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表明气血不足。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无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意味着气血不足。
4、看耳朵:耳朵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
5、摸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代表气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腹: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7、看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
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8、看牙龈:成年人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牙,就要注意了,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9、看睡眠:成年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失眠、惊悸、多梦,一般代表着血虚。
10、看运动: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代表气血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气血就很好。
5大恶习让你气血亏虚
1、熬夜:夜晚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的时候,此时不睡,怎么可能不气血亏呢?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此外,不要早上空腹洗澡。从人体经络的运行来看,最符合养生规律的洗澡时间是下午五至七点。
2、追求刺激:喜欢吃麻辣、打麻将、打游戏、炒股票,饮料喝冰的,这些做法都是日常寻求刺激的行为,极大的透支人体库存的元气。
3、快节奏的生活:现在什么都快,人们说话语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快,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就要剧烈的消耗能量。所以应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
4、情绪: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是情绪。我们起心动念,谋虑也好,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消耗气血。
5、长时间用手机电脑:这个是现代的通病,长期一个姿势,注意力高度集中很耗费气血,加上熬夜玩手机,更是雪上加霜了。
养气就是养寿命
都说人活一口“气”,“善养生者,必知养气”。“气”与养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会养生的人一定会把“气”养好,这口气咋保养?古人的“养气七诀”至今适用。
1、少语言,养真气
真气又叫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各个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都要靠真气来推动、激发和温煦。
说话过多,人处于亢奋状态,气血上冲,代谢加速,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容易疲乏无力,气短没精神,中医称之为耗气伤神。少言养生,就是不能随意让肺气耗散。尽量避免一天到晚不停地说话。
“慢养生”和“静养生”。因为你生活和工作节奏快了,真气耗散就会变得很大。该快的时候就快,但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比如,上班的时候你快节奏工作,那么下班了就要放慢节奏,进行静养。
2、薄滋味,养血气
饮食过于追求“重口味”,容易导致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不利健康。但清淡饮食并不是不吃肉,而是食物的选择和摄入要尽量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
薄滋味是指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肥肉、辛辣、油腻等肥甘厚腻的食物。不吃过辣、过甜、过咸、过辛、过苦的食物。
3、咽津液,养脏气
古代养生家常把唾液称为琼浆、甘露、金津、玉液,认为“津”是延年药。古人造“活”字,就是告诉人们“舌旁有水方能活”。口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达500多种的蛋白质,可以消炎、固齿、助消化。中医认为,津液还有灌溉、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可尝试“吞津”法养生:用舌头舔唇、齿、上颚等部位或在口腔内搅动,待口水增多,在口中鼓漱吸吮后,再慢慢咽下。
4、莫嗔怒,养肝气
肝调节人整体的疏泄功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促进其他脏腑气机正常升降的基础,也是维系精神情绪正常的关键。
中医认为“怒为肝之志”,经常发怒会导致肝气持续处于上行状态,肝气上逆,同时血液随气上逆,造成肝郁不疏。情绪与“肝火”关系极为密切,不良的情绪刺激会导致肝脏损害,而肝脏损害又会加重情绪失衡。若要肝气顺达,就要“克嗔戒怒”,防止过度的情绪波动,学会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周遭的人和事。
另外,过度疲劳也容易引起肝气虚。这种情况,可以用人参枸杞子泡水喝,往往吃几次以后就好了。
5、美饮食,养胃气
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功能好,吸收充分,供应到人体各个脏腑器官,血液津液的物质就充足,人体生长就旺盛,生命力自然强大。如果脾胃功能差,吃啥啥不香,机体得不到滋养,就会百病缠身。养胃气关键在于饮食有节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美饮食”并不等于吃好的、吃贵的,而是饮食结构要合理,每餐都要有主食、蔬菜、水果、肉类、豆类,注意营养均衡;进食要规律,要按时按量吃饭,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饮食一定要节制,尤其不要撑着。寒温要协调,饮食不要过凉,也不要过热。太烫了,容易得食管癌、胃癌;太凉了容易导致脾胃阳虚。
6、少思虑,养心气
中医认为,心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气不足就会出现心慌、乏力、自汗等症,还会导致其他脏器病变。
现代人由于过分在意个人得失、名誉地位,有时往往思虑过多,重压之下损耗了心气。凡事不要过分思虑,更不要钻牛角尖,放松心情,以减少对心气的损耗;可多吃些红葡萄、桃子等有助于补养心气的食物;适当按摩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等穴位,对养心气也有好处。
7、戒色欲,养精气
《黄帝内经》记载:“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密切相关,因此,保精护肾是强身的重要环节。精乃肾之主,纵欲太过,伤肾精,耗散精气,进而伤及其他脏腑,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促人早衰或短寿。肾气虚最大的特点,就是腰酸腿软,小便多,尤其是在夜里。节欲养精是养生一大原则,切不可房事过度。
不要用脑过度,用脑过度便会伤肾气;还要注意腰的保养,不要随便伤了腰,因为腰里边藏着肾虚命门——两肾,所以也是不可忽视的地方。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多补充动物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