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徐州心理专家详解如何治“心病”?

发布时间:2020-03-10 11:47
[摘要]:近日,记者从徐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和徐州市广慈医院了解到一些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心理咨询案例。

  健康徐州网 心理频道:抗疫期间,我市陆续开通了一些心理咨询热线。近日,记者从徐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和徐州市广慈医院了解到一些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心理咨询案例,并采访了徐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兼社会危机心理干预专业委员会会长杨东和徐州市广慈医院副主任医师孟莉。专家们认为,抗疫时期的这些“心病”看似小事,其实不小,对待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才是正确的态度。

  一、长期待在家,孩子出问题

  案例:孩子上小学高年级,因为上网课,孩子天天有理由拿着手机,我发现竟然不是在学习而是天天跟同学打游戏,差不多每天打游戏3个小时。孩子的视力本来就不好,颈椎也不好,他说最近眼睛和脖子越来越难受。我管他,他不听,还说这是他自己的事!我该如何去感受孩子的需求、跟孩子沟通?

  杨东:这个案例中,首先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可能和孩子沟通的时候,采取的方式不当,导致孩子对抗和抵触,这需要妈妈反思一下。第二,孩子用手机和同学打游戏,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不知道这位妈妈对孩子和同学打游戏的心里界定时间是多少,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爱玩也是很正常的,可以和孩子有一个协商,当孩子越过规定时间的时候,妈妈再温柔而坚定地去和孩子沟通交流。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天天在家没法外出学习游玩等,自身可能也有一些情绪没法抒发出来,这时候正是考验亲子关系和家长处理教育问题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和孩子平时没有良好的沟通互动能力,那么天天在家共处一室势必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需要家长积极正确对待问题,反思之前自身教育方法的不当之处。当然,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疼惜和爱,也感受到了妈妈的不容易。

  案例:孩子今年10岁,现在在家里有时情绪难以控制,动不动就发脾气,比如,因为一道题不会写就踢桌子、拍板凳、一直哭。以前不是这样的孩子,突然变得暴躁,我该怎么办?

  杨东:可能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和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最需要成人去帮助他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举个例子,孩子有一道题不会做,发了脾气。家长要思考孩子以前不这样现在这样,是不是因为长期在家自学效果不佳,而孩子自尊心强,在为学业而担忧?不论因为什么,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等孩子宣泄完之后,我们不仅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做出这道题来,还要尝试去倾听孩子为什么会因为一道题不会做就发脾气,找到根源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真是因为担心在家影响了学习,那么首先要肯定他对学习的重视,然后再帮助他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夫妻突然共处,暴露分歧矛盾

  案例:疫情发生之前,都是我在家里管孩子。防疫期间,先生也在家里,开始插手孩子的生活,而且对我管孩子总是这看不惯那看不惯,甚至已经把教育问题上升到对我的不满了。我很生气,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东:这是因在管理孩子方面意见不同而产生的夫妻之间的矛盾。在这个案例中,夫妻双方都要看到对方的付出,首先彼此要肯定对方,尤其是丈夫,之前一直忙于工作,防疫期间应该了解到原来妻子在家照顾孩子吃喝学习也非易事。作为妻子,应该理解丈夫在外面打拼的不易。在此基础上,如果双方发现对方身上有些问题,并不是不能提出,而是要用合理的方式去沟通,不能靠埋怨甚至是指责,要学会在尊重对方的同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夫妻双方要认识到成人之间教育理念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因此要努力探讨,尽量达成一致。

  三、与父母产生矛盾,一时无法疏解

  案例:寒假之前的初三上学期,一模成绩下滑,爸爸对我开始变得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对我大发雷霆。防疫期间在家,我跟爸爸妈妈的关系比较紧张,无法沟通也不敢沟通。父母不允许我跟男孩子交往,并处处监管,不允许见面也不允许用手机联系。连续在家十几天,我实在觉得憋得慌就在母亲的同意下出去了,可还是被父母冤枉成去见男友,招来一顿打骂。我很痛苦,觉得再这样下去就要憋死了,而且跟父母无法沟通。

  杨东:在进一步和咨询者沟通后了解到,孩子妈妈觉得孩子一模成绩下降是学习动力不足,管理不好自己,而这些肯定是早恋造成的。所以在防疫期间,父母希望孩子在家里好好学习,不让孩子和男友约会,一是怕影响成绩,更是担心孩子的健康。但是父母打骂孩子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会让孩子非常压抑。孩子马上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较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状态中自然无法集中精力好好学习。通过不断交流,我让孩子看到父母行为背后的那份无奈和无助,明确目前跟父母之间最重要的工作是重新建立信任。同时告诉他们,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和孩子充分沟通。作为孩子,要考虑父母的担忧,比如夜里不要偷偷玩手机,早上不要贪睡不起,不要在防疫期间偷偷去约会等。当孩子真正把心思放在学业上时,父母肯定会看到孩子的努力和变化。

  四、防疫赋闲在家,焦虑担心生意

  案例:我是一个小企业老板,防疫期间,虽然企业放假了,但是春节过后我未敢休息,天天到单位上班,做着各种谋划和疫情应对工作。我患有高血压,因担心今年公司的运营,血压升高,回家后又怕自己外出被感染再传染家人,自责,内疚,紧张。近几天入睡困难,心慌,胸闷,双手感到麻木,胳膊疼痛,莫名紧张,自我调整无效。

  杨东:我分析,他出现这些状况一是因工作无法休息,二是企业防疫压力大,三是身体不健康患有高血压,四是因外出担心可能会感染传给家人,为此更加紧张焦虑。我建议他首先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颈椎问题,或做个心电图。他说检查正常。同时建议他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自我做好科学防控,少聚集,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戴口罩;多看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和科普知识,正确认知新冠肺炎,相信国家、相信科学。只要自己做好防控就不会被感染,因而就不会传染家人,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家人。最后告知他,企业生产效益受影响国家会给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减免相关税收,减轻他的压力认知。

  案例:自节前放假以来一直和母亲(已退休)一起待在家里,每天看疫情报道和负面新闻,内心感到焦虑、恐惧和迷茫。

  杨东:经了解咨询者为机电专科毕业,职业为手机销售。目前与母亲一起生活,母女俩相依为命。面对互联网的负面消息,咨询者有想要改变的美好愿望,却又自感无能为力,加上对节后工作的不确定性和人际关系的困扰,每天总是想着不开心的事情,之前一系列的创伤性事件不断涌上心头。咨询开始后,我首先处理了近期发生的一件人际分离事件对咨询者的困扰,对方改变了一些认知经验,放下了一些负面情绪,表示焦虑有所减低。之后,我鼓励咨询者继续使用自我缓解的方法,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母亲多交流,帮母亲做做家务,合理安排时间,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

  五、婚礼在即因疫情影响,家人意见出现分歧

  案例:孩子原定于5月中旬举行婚礼。因为现在的疫情,酒店征求意见是否延期?家人之间发生了意见分歧。同时酒店说如果达不到预订的桌数,每桌增加100元,未达到的按照每桌缴纳半价的赔偿款。我就是因为这些问题而焦虑,因此导致失眠、头昏头痛。

  杨东:这可能是最近不少人面临的问题。据了解,春节期间本来打算举行婚礼的不在少数,四月份进入婚礼旺季,是否要推迟或许是很多准新人和家人正在纠结煎熬的事情。至于5月中旬是否能办婚礼或者是办婚礼大家能否来赴宴,这个要依据当时的大环境来看,但是对于操办方确实要提前拿出决定来。在充分结合现状发展后,尊重准新人及双方父母的意见。如果如期举办,会遇到哪些问题要有心理准备,如果延期举办要做好哪些应对工作。只有把这些问题罗列出来,才能帮助家人达成一致。我在理解咨询者的焦虑心情以及了解其自身的考虑和需求之后,和对方一起探讨对宴席是否延期和如期举行的思考,协助他明确对孩子宴席的处理以及如何与家人共同找出一致的办法。

  六、孕妇每天失眠,情绪焦虑

  案例:电话咨询,陈述家庭中婆媳关系不好,自己是二婚并怀孕,认为婆婆看不起自己并不关心自己,性格强势,会迁怒于丈夫,防疫期间在家中更加烦躁,想起很多事情,抱怨,焦虑,失眠严重。

  杨东:这是比较典型的“疫情综合征”,再加之怀孕造成的身体原因,情况更加复杂。我们要帮助达到的目的是改善睡眠及烦恼情绪。其中也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认为婆婆看不起自己不关心自己,这种家庭矛盾在防疫期间可能会无形中加重,比如双方不走动,可能会给彼此造成一些误解,因此要切忌多想,多体谅对方的难处。与咨询者沟通梳理情绪来源及睡眠不好的原因后,她改变了认知。同时传授其一些减压方法,如睡前听听舒缓音乐、放松冥想,让自己放下些事情等,咨询者表示已明白不再纠结。回访时,对方表示睡眠和情绪都很好,已生活正常。

  七、总怀疑自己被感染,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案例:一位老年男性,总认为自己患了新冠肺炎,把自己隔离起来,感觉心慌、出汗、浑身不适,偶尔咳嗽,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自责,觉得自己传染给家人了,反复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事,不信医生的话。

  孟莉:我们给予接纳,以平静的语调说话,耐心地倾听、解释,让他觉得自己被关注了。让他给自己的情绪命名,让他说出自己很担心,自己是焦虑了。让他结合以往的焦虑情况给目前的情况打分。教他腹式呼吸方法:缓慢地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在腹部,跟随呼吸一起一落,吸气时默念平静,呼气时默念自在。这样带着他做6次。告诉他对疫情焦虑恐惧是正常现象,半数以上的人有过焦虑情绪,这并不是无能,不是不勇敢。让他知道这是一般化正常化的情绪。他目前没有发热,肺部影像检查正常,周围的人也没有发热等症状,现在是相对安全的。给恐惧建立一个边界,鼓励他与朋友家人通电话,建立社会连接。跟他探讨做什么事情可以把焦虑减轻一点点,建议他每天做三件好事,利他行为有助于减轻焦虑。

  徐报融媒记者 芦青 转自都市晨报 2020.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