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徐州网 徐州传染频道:温度升高、天气渐暖,人们在享受疫情后明媚春光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蚊虫叮咬、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2020年是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年,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是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
今年4月26日是第13个“全国疟疾日”,主题为“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入再传播”。日前,我们特地采访了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凤池,他表示,我国在防控疟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目前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也要提高防控输入性疟疾的意识。
非洲务工者感染疟疾 回国求医时已昏迷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偶有发病。但在非洲、中南亚和中南美洲的多数国家和地区是疟疾的高流行区。
几个月前,张凤池主任会诊时意外接诊了一名从非洲务工回来的中国病患。“这名患者50多岁,常州人,当我见到他时,他已经陷入昏迷状态,根据流行病学史和相关检查高度疑似疟疾。”
疟疾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张凤池主任详细阐述:“经过诊断,我们确诊了这名患者患上的是恶性疟原虫,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的发冷、发热、出汗。”
原来,王先生(化名)常年在非洲打工,不知道何时就染上了疟疾,发病后才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于是他第一时间乘坐飞机飞到北京,再转火车前往徐州,在遇到张凤池主任时,已经昏迷。
“由于耽搁的时间比较久,他的病情有些严重,肝脏损伤严重,后伴随贫血、黄疸等症状。经过诊断和团队研究,我们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病情才逐渐好转,2个月后,这名患者痊愈出院”。张凤池主任介绍。
疟疾具有潜伏期 短途旅行不用携带抗疟疾药物
虽说国内的疟疾基本得到控制,但是仍然要防范输入性疟疾的再传播。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转好,人们在恢复日常生活的同时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要提防输入性疟疾病例。
气温逐渐升高,疫情逐渐向好,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出家门旅游踏青。那么在外出游玩、短途旅行时,是否需要随身携带抗疟疾药物呢?
张凤池主任给出了答案:“因为疟疾具有潜伏期,不同疟原虫的潜伏期也不同,短的一周,长则24天,因此短途旅行的话,其实是不需要随身携带抗疟疾药物的。旅行时多加防范,避免到蚊虫多的地方走动,夜间睡觉可以用蚊帐、杀虫剂等来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疟疾的黄金手段
疟疾所带给人们的苦痛不言而喻,因此,为避免更多的人遭受疾病的困扰,对疟疾的预防应加以重视,不仅要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发期外出,还要从源头上控制疟疾——切断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是引发疟疾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蚊虫叮咬的防治措施是疟疾预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张凤池主任表示,为更好地防止蚊虫叮咬,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以长袖、长裤为主,在室内,纱门、蚊帐、杀虫剂都是较好的防蚊虫措施。
张凤池提醒,除了切断传播途径,还需要防范输血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风险。对于孕期妇女,防治疟疾的措施更加重要,以保证孕妇以及腹中胎儿的健康。
据了解,全世界关节炎患者约有3.55亿人。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类型百余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