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丁凯:中老年女性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发布时间:2020-09-21 11:04
[摘要]:随着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持续增高,目前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且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

  健康徐州网 徐州中医资讯:腰酸背痛腿抽筋——一听到这句话,很多人都以为这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中年人不用担心。

  实际上,随着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持续增高,目前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且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徐州市中医院专家指出,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折,提醒大家定期检查骨密度,发现骨量减少应予以重视,及早接受中西医干预治疗。

  腰酸背痛、身体乏力,只因骨头变疏松了

  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感到浑身不舒服,53岁的李女士(化名)对此深有体会。据她说,最近两三年来,她经常出现潮热、出汗、心烦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生活。在当地医院,她被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医生安排她服用中药予以调治,治疗一段时间后,李女士的不适症状有所缓解,但随着时间推移,不适感经常复发,这让她很是无奈。

  最近这几个月,李女士旧疾未除,又添新病——腰酸背痛、下肢乏力。当听说女性绝经后会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李女士特意前往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就诊。

  经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丁凯发现,李女士确实存在骨密度偏低的情况,“她的T值已经小于-2.5,可以确诊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

  根据李女士的情况,丁凯为其制定了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一方面补钙、补充维生素D,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另一方面,配合中药治疗,起到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止痛的作用。治疗一段时间后,李女士腰酸乏力的症状迅速改善,潮热、出汗、心烦等症状也消失了。

  骨质疏松危害不小,中老年女性最易中招

  据介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继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之后的又一大非传染性流行病。丁凯指出,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患病人数约7000万,男性约1200万。

  从数据上看,女性患病者远高于男性,这是为啥呢?丁凯解释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期(20-40岁)达到的骨量峰值高低和老年时期骨量丢失的速度密切有关。“女性的骨量峰值比男性低,而且女性绝经时雌激素突然显著下降,会导致骨量快速丢失,而男性进入老年时期,骨量丢失发生较晚且缓慢,所以女性较男性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他表示,女性从绝经过渡期开始,每年平均骨量丢失率一般为1%-3%,有的可超过3%,持续5-10年,接着出现10-20年的骨量相对稳定期,骨量丢失较少,70岁以后随着增龄又会出现骨量的加速丢失。因此,他们专门门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都为中老年女性。

  要说骨质疏松的危害,大家熟知一些的包括腰酸背痛、四肢疼痛,以及驼背,或者是身高逐渐变矮等。可丁凯强调说:“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非常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股骨颈骨折,一旦老年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导致卧床的话,在一年之内的死亡率可达20%。”

  开设骨质疏松专病门诊,科学解决骨代谢问题

  尽管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持续增长,危害也不小,但实际生活中,大家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却很低。丁凯说,有统计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1.7%,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在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真正接受过正规治疗的不到25%。

  “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科普工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骨质疏松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丁凯称,为了更好地防治骨质疏松症,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于2017年4月起开设了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开诊以来,已经接诊了上千名患者。

  他介绍,骨质疏松症虽然病在骨骼,但根源在于骨的代谢出了问题,所以,骨质疏松从本质上说是个内分泌代谢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虽然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占了绝大多数,但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还是很多的。除了原发性骨质疏松,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绝经后骨质疏松之外,还有继发性骨质疏松,以及其他代谢性骨病,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一定要进行病因的鉴别诊断。”

  据了解,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专病门诊依托于徐州市中医院“三甲”医院平台,拥有美国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可以开展骨代谢指标检测及多种激素的检测,为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效果评价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丁凯提示说,男性55岁、女性50岁之后可以到医院做一次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如检查提示“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就应该引起注意。

  中西医联合干预,防治骨质疏松有优势

  据了解,就骨质疏松来说,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任何单一的方法都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最好是采用中西医结合干预疗法。而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专病门诊自成立之初,就注重发挥自身的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目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丁凯说,中医上将骨质疏松归于“骨痿”、“痹症”、“腰痛”等范畴。根据中医“肾主骨”、“脾主肌肉”、“不通则痛”等理论,他们以“调脾胃、补肝肾、畅气血、强筋骨”为核心,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因病机,使用中药进行辨证治疗。

  同时,科室还积极发挥针灸、中药外治、耳穴、足浴等其他中医适宜技术的作用,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目前医院研制了镇痛1号,强肾壮骨膏等自制制剂,使用方便,疗效确切。

  此外,专病门诊还在人群中大力推广骨质疏松的预防。

  丁凯说,预防方面,中医传统的饮食观、运动观、养生观都有着合理的指导意义。传统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上强调合理搭配,五味调和,气血旺盛。高危人群可以从饮食上保证多种营养物质包括钙的摄入,避免骨质疏松发生。运动方面,传统的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均动作舒缓,强调肌肉的灵活和协调,可有效预防跌倒。

  专家介绍

  丁凯,副主任中医师,博士在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徐州市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项目专家。目前担任我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专病组组长。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王旭教授。200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一年。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专科进修一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代谢综合症、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黄褐斑等有丰富治疗经验。

相关推荐